101年第2學期-4001 認知詩學的理論與實踐研究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期末報告 50 含口頭報告及書面報告
平時研討習作 40 含課堂參與(缺席一次扣學期總成績5分,請假除外。)
課程研習成果投稿期刊或研討會 10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5人,已有1 人選讀,尚餘名額4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周世箴

教育目標

「認知詩學」是在認知語言學研究成果的理論基礎上建構起來的對文學的一種思考方式。研究文學文本的創作與閱讀所涉及的心智過程,採取系統性的認知分析模式對讀者閱讀文本時的反應進行解析。 本課程為博士班學生而設計,屬於認知語言學與文學的跨領域研究,在學生原有的專業訓練素養基礎上,引導學生研習認知詩學的相關經典原著、譯介及其實例分析範本,並探討本土化實踐延伸的可開發性,促發學生對焦點議題進行研討與論辯,經由理論講解、範式研討、實際運用等程序,帶領修課同學從認知詩學角度探討文學作品,透視隱含其中的思維模式與社會文化意涵。經由理論研討與實踐體悟的碰撞而開發出建構新視野新架構的能力。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Gavins, Joanna & Gerard Steen (Eds). 2003, Cognitive Poetics in Practice, London/New York: Routledge.
Stockwell, Peter 2002, Cognitive Poetics:An Introduction, London:Routledge.
Lakoff & Turenr 1989, more than cool reason: A Field Guide to Poetic Metaphor, Chicago:Universitty of Chichago Press.胡壯麟 2004,《認知隱喻學》,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
Ungerer, F. and H. J. Schmid. 1996. 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認知語言學入門). Longman.
蔣勇軍 2009,〈論認知詩學研究的演進、現狀與前景〉,《外國語文》25.2:23-27
蘇曉軍 2009,〈國外認知詩學研究概觀〉,《外國語文》25.2:6-10
熊沐清 2008,〈語言學與文學研究的新接面―兩本認知詩學著作述評〉,《外語教學與研究》40.4:299-305
任課教師自編講義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認知詩學的理論與實踐研究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