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年第1學期-0034 古典戲曲概論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期中考 25
期末考 25
期末報告 25 繳交期限:十二月最後一週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60人,已有82 人選讀,尚餘名額-22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高禎臨

教育目標

乍聽「戲曲」一詞,一般人腦海裡出現的畫面與聲音,大概就是畫著濃妝的大花臉與鏗鏘嘈雜的中國樂伴奏。然而如果你以為戲曲就是一門古老的、不符合時代潮流的艱難學問,這其實只說對了很小一部分。首先,古典戲曲的歷史的確相當悠遠,是「從古代走來」的一門藝術,與古希臘悲劇、印度梵劇並列世界最古老的戲劇形式之一。 但直至今天,戲曲仍舊頻繁地在華人世界的各式劇場中持續搬演著。我們不但可以看到維持著古典精神的戲曲演出,也可以看到當代創作者在表現形式與戲劇主題上不斷地推陳出新,為這個時代的觀眾們創造合適的劇本與表演。因此某種意義上而言,我們也正持續「書寫」著屬於這個時代的戲曲時。「書寫」在這裡作為一個擁有寬泛定義的動詞,既指劇本創作,也包括劇場演出,甚至所有相關的戲劇活動、觀賞行為,甚至是批評與討論。 究竟戲曲的特色與魅力何在?它在整個中國文學歷史裡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這不會是課堂上教師要努力說明的部分,反而是希望在一個學期的學習之後,我們的學生可以擁有答覆這個問題的能力。更進一步的,希望同學們除了知性的理解與思考之外,也能因為蘊含於戲曲文本中的多樣主題豐富自身的精神與情感內涵,並充分「享受」閱讀、觀賞這門藝術無可取代的愉悅過程。 而古典戲劇作為一種跨領域的綜合性表演藝術,其價值同時體現在案頭文本以及表演劇場之上,並兼具抒情與敘事的文學功能;這是戲曲與其他文學形式如詩、詞、散文、小說等最大的差異之一,也會是這一門課與其他中文課程內容有所區別之處。因此我們所涉獵與討論的「文本」,將同時包括「戲曲劇本」與「劇場演出」。再則,戲曲擁有著高度的娛樂性與通俗性,因此當我們在閱讀或觀賞戲曲時,更能關照到不同時代、跨越階層的群眾們真實而豐富的情感思想與審美標準。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廖奔、劉彥君《中國戲曲發展史》,太原:山西教育,2000。
余秋雨:《中國戲劇史》,台北:天下文化,2007。
關漢卿:《救風塵》
紀君祥:《趙氏孤兒》
王實甫:《西廂記》
高則誠:《琵琶記》
湯顯祖:《牡丹亭》
洪 昇:《長生殿》
孔尚任:《桃花扇》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古典戲曲概論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