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年第1學期-0256 近代歐美性別史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平時表現 30
期中考 40
期末考 40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50人,已有70 人選讀,尚餘名額-20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許慧琦

教育目標

本課程以專題的方式,對近代歐美社會的兩性生活、性別關係及社會、政治、文化等活動,做基礎性的介紹與講說,以激發學生從性別概念出發去思考歷史問題,並產生具性別意識的活潑思考與反省視野。期以此拓寬學生對於自身生活經驗與歷史發展的更切身交流,並促進學生對歷史的寬廣有更深的體會。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保羅•約翰遜(Paul Johnson)原著,譚鍾瑜譯,《文藝復興:從黑暗中誕生的黃金年代》(台北新店:左岸文化,2004)。
歐金尼奧•加林主編,李玉成譯,《文藝復興時期的人》,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3。
安•勒維琳•巴斯托(Anne Llewellyn barstow)著,嚴韻譯,《獵•殺•女巫:以女性觀點重現的歐洲女巫史》,台北:女書文化,1999。
甘黛絲•薩維奇(Candace Savage)著,廖詩文譯,《女巫 : 魔幻女靈的狂野之旅》,台北:三言社,2005。
Jean-Michel Sallmann原著,馬振騁譯,《女巫:撒旦的情人》,台北:時報文化,1998。
斐蓮娜•封•德•海登-林許(Verena von der Heyden-Rynsch)著,張志成譯,《沙龍:失落的文化搖籃》,新店:左岸文化,2003。
瓦•托爾尼烏斯原著,阿•普拉特英譯,何兆武漢譯,《沙龍的興衰:500年歐洲社會風情追憶》,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3。
王恩銘,《20世紀美國婦女研究》,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
中央研究院歐美所主辦,《二十世紀美國史:婦女與性別學術研討會論文》,2004。
郭實渝主編,《美國婦女與社會研討會: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1992。
西爾維婭•安•休利特著,馬莉、張昌耀譯,《美國婦女解放的神話》,香港:明鏡出版社,1998。
Carol Hymowitz & Micchaele Weissman, 彭婉如譯,《美國婦女史話:女性沉默與抗爭》,台北:美璟文化出版,1993。
艾萊思•肖瓦爾特著,陳曉蘭等譯,《婦女•瘋狂•英國文化(1830-1980)》,蘭州:蘭州大學出版社,1998。
王萍,《現代英國社會的婦女形象》,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5。
佛瑞維特(Ute Frevert)原著,馬維麟譯,《德國婦女運動史:走過兩世紀的滄桑》,台北:五南,1995。
李平,《世界婦女史》,海南出版社,1995。
王政,《女性的崛起:當代美國的女權運動》,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1995。
弗蘭克•莫特著,余宁平翻譯,《消費文化:20世紀後期英國男性氣質和社會空間》,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1。
勞倫斯•史東(Lawrence Stone)著,刁筱華譯,《英國十六至十八世紀的家庭•性與婚姻》,臺北:麥田,2000。
中國婦女研究編譯,《世界婦女研究概覽》,北京:中國婦女出版社,1995。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近代歐美性別史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