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年第1學期-0257 現代西方大眾文化發展史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期中考試 20
期末考試 20
口頭報告 20 各組同學依照課程進程之指定主題來選定一相關子題,以口頭形式進行報告。
出席狀況與課堂表現 40 除出席率外,預習之指定閱讀內容會於上課抽問,以瞭解同學修習情形。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30人,已有30 人選讀,尚餘名額0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蘇信恩

教育目標

1.期許同學對西方現代大眾文化的形成、特色與歷史發展有基本的認識,並養成思考判斷的知識力。 2.對大眾文化怎樣從反面走向正面的歷史過程,來析論大眾文化對人類文明傳承是進步而不是倒退。 3.期望藉此課程激發同學文化創意的潛力。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陸揚,《大眾文化理論》,揚智,2002。
陸揚、王毅,《文化研究導論》,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6。
Dominic Strinati著,袁千雯等譯,《概述通俗文化理論》,台北:韋伯文化出版,2008。
Chris Barker著,羅世宏譯,《文化研究:理論與實踐》,台北:五南,2004。
Anthony Giddens,《社會學》,北京:北大出版社,2003,P428—464。
Gillian Rose,王國強譯,《視覺研究導論:影像的思考》(Visual Methodologies: An Introduction to the Interpretation of Visual Materials),台北,群學,2006。
陳懷恩,《圖像學—視覺藝術的意義與解釋》,台北,如果出版,2008。
Arthur Asa Berger 著,黃新生譯,《媒介分析方法》,遠流出版,1992。
John Tomlinson著,鄭棨元、陳慧慈譯,《最新文化全球化》,台北:韋伯文化出版,2005。
Ron Scollon, Suzie Wong Scollon著,呂交欣譯,《實體世界的語言》,台北:韋伯文化出版,2004。
Chris Barker著,羅世宏等譯,《文化研究:理論與實踐》,台北:韋伯文化出版,2004。
Peter Corrigan著,王宏仁譯,《消費社會學》,群學出版,2010。
朴明煥著,《配色的生活設計美學—導覽標誌.招牌廣告.城市建築.公共空間的展現》,博碩出版,2009。
Jeffrery C.Alexander、Steven Seidman,《文化與社會》,台北:立緒文化,1997。
Arthur Asa Berger,《通俗文化、媒介和日常生活中的敘事》,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0。
約翰.費斯克,《理解大眾文化》,北京:中央編譯,2001。
陸揚、王毅,《大眾文化研究》,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1。
陸揚、王毅,《大眾文化與傳媒》,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1。
John Storey,《文化消費與日常生活》,台北:巨流,2001。
潘知常.林瑋,《大眾傳媒與大眾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Alan Swingwood,《大眾文化的神話》,北京:新華,2003。
戴維.莫利,《認同的空間—全球媒介、電子世界景觀與文化邊界》,南京大學出版社,2003。
馬克.柯里,《後現代敘事理論》,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馬歇爾.麥克盧漢,《理解媒介—論人的延伸》,商務印書館,2004。
金元浦,《文化研究:理論與實踐》,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2004。
安德烈・戈羅德、弗朗索瓦・諾斯特,《什麼是電影敘事學》,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
Peter Burke,《歐洲近代早期的大眾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Niklas Luhmann,《大眾媒體的實在》,台北:左岸文化,2006。
Alessi, Alberto 1993. New Notes on Alessi Practice, Family Follows Fiction Workshop 1991/
1993, Milan: Alessi, p.p.33-37.
Diffrient, Niels 1990. Grounds for Discovery, The New Cranbrook Design Discourse, New York:
Rizzoli, p.p. 10-13.
Eco, Umberto 1980. Function and Sign: The Semiotics of Architecture, Signs, Symbols, and
Architecture, Chichester: John Wiley and Sobs, p.p. 11-61.
Jencks, Charles 1980. The Architectural Sign, Signs. Symbols. and Architecture. Chichester:
John Wiley & Sons, p.p. 72-118.
Mitchell, William J. 1995.The Logic of Architecture: Design, Computation, and Cognition, trans.
by Yu-Tung Liu, Taipei: Hu Su Book. (in Chinese)
Panofsky, Erwin 1962. Studies in Iconology, New York: Ox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現代西方大眾文化發展史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