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年第1學期-2163 藝術的社會史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 配分比例 | 說明 |
---|---|---|
出席率、平時表現 | 20 | |
分組作業 | 20 | |
期中報告 | 30 | |
期末報告 | 30 |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30人,已有129 人選讀,尚餘名額-99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洪儀真教育目標
一、課程介紹
藝術在社會中的發展,並非是純粹美學的課題,而是涉及許多社會條件、文化背景、物質文明的基礎,才得以創造出各時期的藝術結晶。近代西方藝術社會學的知識形成,是一點一滴從傳統哲學領域中的美學之社會學轉向,以及傳統藝術史之社會學轉向中逐漸累積而成的:法國藝術社會學家N.Heinich曾將藝術社會學的知識發展歷程,依世代的分野劃分為三階段:(一)考察藝術與社會的對立與互動關係(art and society);(二)不再視藝術與社會為對立面,而是將藝術放入社會之中,研究藝術發展的社會脈絡(art in society); (三)將藝術界本身視為一個社會來考察(art as society)。本課程著重探討第二階段的藝術社會史脈絡,不同於傳統藝術史偏重於藝術家及其藝術風格的介紹,本課程在論述各時期的藝術風格之餘,更致力於探討各時代的社會背景、價值觀,以及社會制度與社會組織等條件,對於藝術風格所帶來的影響,以及藝術文化對於社會產生的衝擊與效應。本學期的課程由西方的藝術史開展,並遠溯及史前時期與埃及藝術,至十八世紀洛可可藝術逐漸沒落為止。本課程是系列藝術社會史課程的首部曲,下學期將從洛可可之後盛行的新古典主義開始探討其社會史,並逐步邁向當代藝術的社會史研究。第二系列的課程將探討中國與東方藝術的社會史。此一課程設計,旨在讓有志於研習藝術社會學的同學們,能同時打下藝術史、社會史與社會學的根基,並在將來深入學習藝術社會學理論,或考察當代藝術社會現象之際,能擁有紮實的知識基礎與相關學養。
課程資訊
基本資料
選修課,學分數:3-0
上課時間:四/2,3,4[SS101]
修課班級:社會系1,2
修課年級:年級以上
選課備註:限1-2年級,不開放推廣部隨班附讀
教師與教學助理
授課教師:洪儀真
大班TA或教學助理:尚無資料
Office Hour與授課教師約定
授課大綱
授課大綱:開啟授課大綱(授課計畫表)
(開在新視窗)
參考書目
主要閱讀文本:
1. Hauser, A., 1952, The Social History of Art. Vol. I. New York: Knopf.
2. Gombrich, E.H.著,雨云譯,《藝術的故事》(The Story of Art)。第五版。台北:聯經。
3. 蔣勳,2011,《西洋美術史》有聲書。新竹:竹科廣播公司出版。(東海圖書館有)
4. Janson, H.W. 1995, History of Art. London, England : Thames and Hudson. (中譯本:唐文娉譯,1989,《美術之旅:人類美術發展史》。台北:桂冠出版社)
5. Steen T. Kittl & Christian Saehrendat著,林宏濤譯,2012,《藝術想怎樣?》。台北:典藏出版社。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藝術的社會史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