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年第1學期-3305 通識:當代教育議題:日本知識人的大學論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平時成績 40 課中討論, 平時作業, 口頭報告等的綜合評價
期中考 30 讀書報告+分組討論
期末考 30 研究報告+分組討論+口試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25人,已有21 人選讀,尚餘名額4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陳永峰

教育目標

現代化的國家,幾乎沒有例外,都有大學的存在。因此,就此一意義而言,大學的發展史也幾乎等同於近代文明的發展史。  「大學」當然不是現代的產物,它在中國、日本與歐洲都有悠遠的發展傳統,承載著前人對「理想生活」的想像,以及他們為此而付出的血與汗的努力。就最近一百年來說,不管是東方或西方,都難得有團體像「大學」那樣,承擔著如許沉重的社會期待,以及總是能夠激發人們的想像力。置身二十一世紀初,回過頭去看看前人的腳蹤,探究他們對於「理想大學」所付出的努力和寄予的厚望,無疑可以擴大及豐富我們對於「大學」的想像及認識。 沿著歷史的足跡,尋覓近代大學的發展歷程,瞭解「知識人」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特別注意「人文主義教育」的地位,是這一門課程開設的目的。 我們期待藉由seminar的形式,透過教師講授、文獻閱讀、課堂討論、論文構思及寫作,幫助同學認識自己的過去,反省自身及當代,並進而勇於承擔未來。

課程概述

通識課程不同於專業課程,實乃著重引導學生主動關懷、探索與實踐人類的終極價值與智慧;同時通識課程所提供的知識,不是專業課程的淺薄化,而是具有厚實感的基礎知識。本校根據創校傳統、校訓與辦學理念訂定通識教育定四大基本素養:求真素養、篤信素養、力行素養與宏通素養,以具體落實本校通識教育之理想。希望本校學生能發揮自主學習精神,在通識課程老師的引導下,逐漸培養其通識教育基本素養,並期待能終身學習。各種基本素養並訂有具體的學習成效指標,以做教學與學習成效之自我檢證的具體指標,分述如下:求真素養(自然領域):1.學習自然科學的方法或哲學以探索物理與生命世界的微妙,2.發揮就事論事的精神,3.能參與科學議題相關的公共事務。篤信素養(人文領域):1.學習人文精神以探索內在自我與領會人類文明的深層價值,2.發展自律精神,3.能運用理性進行道德推理。力行素養(社會領域):1.運用社會科學的方法或哲學以激發學生的傾聽與溝通能力,2.承認與尊重多元差,3.實踐民主審議的精神。宏通素養(跨領域):1.追求人類的整體價值,2.融通求真、篤信、力行等素養於個人生命之中。各領域的課程對於學習成效指標可以跨選,不必拘泥。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主要參考書籍/資料 (Textbooks and References)
1,艾德華・薩伊德(Edward W. Said)著/單德興譯《知識分子論》,麥田出版,1998.
2,Bill Readings, The University in Ruin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6.
3,天野郁夫『大学の誕生』(上・下)中央公論新社,2009.
4,天野郁夫『学歴の社会史--教育と日本の近代』新潮選書,1994.
5,潮木守一『京都大学の挑戦――帝国大学史のひとこま』名古屋大学出版会,1984.
6,猪木武徳『大学の反省』NTT出版,2009.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通識:當代教育議題:日本知識人的大學論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