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年第1學期-5016 近現代學術思想專題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書目提要 40
期末報告 50
出席及上課參與 10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8人,已有10 人選讀,尚餘名額-2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陳俊啟

教育目標

從清初政治逐漸安定後,學術思想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不管在各方面都有令人一新耳目的發展,清代學者不論是理學的確立,漢學的興起,經今古文之辯,經世思想的高揚,都值得我們的注意。這個發展歷康雍乾盛世,奠定了整個清代學術思想的樣貌。本課程將關注於清代學術思想的發展及其中錯綜複雜的變化,不僅描摹其中發展的軌跡,更希望探索整個中國學術發展如何由傳統逐漸轉入到現代。我們將集中在學術與思想的發展:漢/宋學;經今/古文經世思想;進化論;民族主義、社會主義以及文化保守主義。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一、背景:
梁啟超,《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台北:里仁書局,1995);《錢穆,《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台北:商務印書館,1957);;高翔,《近代的初曙:十八世紀中國觀念變遷與社會發展》(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 pp. 1-217余英時,《論戴震與章學誠》(北京:三聯,2000);謝國楨,《明末清初的學風》(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蕭萐父,許蘇民,《明清啟蒙學術流變》(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5);溝口雄三,《中國前近代思想的演變》(北京:中華書局,1997);王俊義,〈清代學術思想特色簡論〉《清代學術文化史論》(台北;文津出版社,1999),頁22-32;杜維運,《清代史學與史家》(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84); 林聰舜,《明清之際儒家思想的變遷與發展》(台北:學生書局,1990);王國良,《明清時期儒學核心價值的轉換》(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2)。
二、漢宋學:
高翔,《近代的初曙:十八世紀中國觀念變遷與社會發展》(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 pp. 218-424;余英時,〈清代學識思想史重要觀念通釋〉《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詮釋》(台北:聯經出版,1987),頁405-486;何佑森,〈清代漢宋之爭評議〉《文史哲學報》27(Dec. 1978):97-113;黃彰健,〈經今古文問題新論〉《大陸雜誌》58:2(Feb. 1979):49-87;陳少明,《漢宋學術數與現代思想》(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95);吳雁南、秦學碩、李禹階(編)《中國經學史》(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1),頁469-571;湯志鈞,〈從顧炎武到章炳麟〉《經學史論集》(台北:大安出版社,1995),頁363-382;李紀祥,〈清代漢學的成立〉《明末清初儒學之發展》(台北;文津出版社,1992),頁247-290;朱維錚,〈漢學與反漢學─江藩的《漢學師承記》、《宋學淵源記》和方東樹的《漢學商兌》〉 in 《求索真文明:晚清學術史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王俊義,〈乾嘉漢學論綱〉,〈《漢學師承記》與《漢學商兌》─兼論清代中葉的漢宋之爭〉in 《清代學術文化史論》(台北;文津出版社,1999),頁33-54,頁228-241;林慶彰,〈明代的漢宋學問題〉《東吳文史學報》5(Aug,1986):133-50;郭康松,《清代考據學研究》(武漢:湖北辭書出版社,2001)。
三、經今古文:
周予同,《經今古文學》(台北:商務印書館,1967);陳其泰,《清代公羊學》(北京:東方出版社,1997);_____,〈晚清公羊學的發展軌跡〉《歷史研究》(1995年第5期);孫春在,《清末的公羊思想》(台北:商務印書館,1985);王俊義,〈論乾嘉時期的今文經學〉《清代學術文化史論》(台北;文津出版社,1999),頁242-264;陳柱,《公羊家哲學》(台北:中華書局,1980);阮芝生,〈六十年來之公羊學〉收余程發軔編《六十年來之國學》(台北:正中書局,1972);吳康,〈晚清今文經學及其代表康有為之思想〉《孔孟學報》11(1966);李新霖,〈清代經今文學術〉《國文研究所季刊》22(1978):113-311;盧元駿,〈經學之發展與今古文之分和〉《孔孟月刊》15:4(Dec, 1976):35-43;湯志鈞,〈清代常州經今文學派與戊戌變法〉《戊戌變法史論叢》(香港:中華書局,1973)丁亞傑,《清末民初公羊學研究─皮錫瑞、廖平、康有為》(台北:萬卷樓,2002)。
四、進化論:
李澤厚,〈論嚴復〉,〈康有為思想研究〉《中國近代思想史論》(台北:風雲時代,1990),頁105-212;295-338;馬悅然,〈從《大同書》看中西烏托邦的差異〉《二十一世紀》5(1991.6);吳康,〈晚清學界之進化思想〉收於張灝等著《近代中國思想人物論─晚清思想》(台北:時報文化,1980);許冠三,〈康南海的三世進化史觀〉《近代中國思想人物論─晚清思想》;陳衛平,〈中國近代進化論思潮形成的內在邏輯〉《文史哲》(1996年第3期);蕭公權,《康有為思想研究》(台北:聯經,1988);黃康顯,〈嚴復所承受赫胥黎的變的觀念〉《大陸雜誌》66:(1983/6):28-38;_____,〈進化論在中國的流傳〉《幼獅學誌》18:4(1985.10):160-169;張瑞德,〈嚴復對斯賓塞有機論的介紹及曲解〉《大陸雜誌》57:4;任繼愈,〈康有為,譚嗣同,嚴復的哲學思想〉《中國哲學史簡編》(北京:人民出版社,1973),頁539-573;房德鄰,《儒學的危機與嬗變:康有為與近代儒學》(台北:文津出版社,1992);湯志鈞,《改良與革命的中國清懷:康有為與章太炎》(台北:商務,1991);_____,〈康有為的「大同」思想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近現代學術思想專題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