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年第1學期-5262 大乘佛學研究(二)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平時成績 30 包含出席率、課前準備與課堂討論(各10%)
期中小論文 20 每次3頁左右的閱讀摘要或小論文,於第8週與第14週繳交(各10%)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20人,已有5 人選讀,尚餘名額15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嚴瑋泓

教育目標

本課程首先將引導學生循序漸進地深入理解初期大乘佛學思想,其中包含般若、中觀、唯識與如來藏等不同學派的哲學理論,而後的學習焦點則著重於中國大乘佛學,包含中國早期般若與中觀哲學、瑜伽行與如來藏的傳入與發展,並深入探討三論、天臺、華嚴與禪等學派的哲學理論。由於本課程為研究所的課程,除了引導學生深入理解大乘佛學中各學派的哲學理論之外,獨立閱讀與詮釋原典之能力的培養更是本課程的重要目標。因此,本課程規劃每個課題的研討均包含初步的理解、深入的討論以及引導學生獨立閱讀與詮釋相關的原典與文本等三個部份,希望藉由這樣的訓練,培養學生的批判思考與獨立研究能力。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1. 東晉•僧肇,《肇論•不真空論》;《大正藏》冊45。
2. 隋•吉藏,《三論玄義》;《大正藏》冊45。
3. 隋•吉藏,《大乘玄論》;《大正藏》冊45。
4. 隋•智顗,《妙法蓮華經玄義》;《大正藏》冊33。
5. 唐•窺基,《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幽贊》;《大正藏》冊33。
6. 唐•法藏,《華嚴一乘教義分齊章》;《大正藏》冊45。
7. 唐•法海集記,《南宗頓教最上大乘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六祖惠能大師於韶州大梵寺施法壇經》;《大正藏》冊48。
8. 元•宗寶編,《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大正藏》冊48。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大乘佛學研究(二)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