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年第1學期-6337 都會治理專題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課程參與 10 評分重點:上課討論、出席演講、班級服務等
閱讀心得 30 應繳交三次
課堂報告 20 評分重點:PPT簡報或書面內容、台風、解說表現,每人壹次
期末報告 5 評分重點:期末報告初稿簡報,占10%;期末報告占30%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5人,已有4 人選讀,尚餘名額1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陳秋政

教育目標

撰寫《美國大城市的生與死》(The Death and Life of Great American Cities)的美國知名作家Jane Jacobs(1916-2006)曾說:「城市是一種心靈的狀態,一種獨特的風格習慣、思想自由和情感豐富的實體。」這段充滿文藝風情的「城市定義」,早於1961年前述作品出版時期,便是Jacobs女士關注城市社區發展的理念架構。對造臺灣的都市發展,這樣的定義期待來得晚,但卻已經開始蓬勃於各主要城市(甚至是鄉村)。人們到底在什麼力量的引導下,開始重新定義、追求其想要的「都會」景致與體制,而這樣的都會管理變遷過程主要的參與者(團體或組織)到底為何?各自扮演哪些不同以往的角色功能?提出哪些煥然一新的構想創意?當然,同時可能衍生哪些對立衝突?對整體市民生活、政府權責機關、相關參與組織又帶來哪些衝擊與影響?這些都是本課程從行政管理與政策、非營利組織發展的角度切入,想要探討的議題。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Easterling, Doug (2009). The leaderships role of community foundations in building social capital. National Civic Review, 97(4): 39-51.
Feiock, Richard and Hee Soun Jang (2009). Nonprofits as local government service contractors.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July/August: 668-680.
Feiock, Richard C. (ed.) (2004). Metropolitan governance: Conflict, competition, and cooperation. Washington, D.C.: Georgetown University Press.
Musso, Juliet Ann, Alicia Kitsuse and Terry L. Cooper (2002). Faith organizations and neighbourhood councils in Los Angeles.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Development, 22: 83-94.
OECD (2001). Cities for Citizens: Improving Metropolitan Governance. Paris: OECD.
王志弘 等合譯(2010),Sharon Zukin原著。權力地景:從底特律到迪士尼世界(Landscapes of Power: From Detroit to Disney World)。台北:群學出版社。
吳鄭重 譯注(2007),Jane Jacobs原著(出版於1961年)。偉大城市的誕生與衰亡(The Death and Life of Great American Cities)(Ch 21)。台北:聯經出版社。
紀俊臣 編著(2007)。都市及區域治理(Ch 1、2)。台北:五南出版社。
陳金貴(2012)公民社會在公共行政領域的發展趨勢。東海大學行政管理暨政策學系演講資料。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都會治理專題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