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年第1學期-6528 生命教育教材教法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課堂學習與出席 25
實地教學觀察與教師訪談報告 25
長試教 25
精微教學 25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70人,已有5 人選讀,尚餘名額65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蘇娉妍

教育目標

完成這門課之後,學生將能 1. 瞭解生命教育課程基本理念與教育目標。 2. 熟悉生命教育課程組織與教材的結構。 3. 理解生命教育教學的相關議題。 4. 編寫生命教育課程教案。 5. 運用人文領域各種教學方法進行生命教育科之教學。 6. 具備批判思考與反思能力,並能對生命教育科領域進行統整教學。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王陽明(2009),《窮得只剩下錢》。台北:橄欖出版社。
  艾立勤(2005),《維護人性尊嚴》,台北:光啟。
  因惹。卡爾特斯(2003),《非關命運》,台北:天下文化。
  何福田編(2006),《生命教育》。台北:心理出版社。
  吳秀碧編(2006),《生命教育:理論與教學方案》。台北:心理出版社。
  孫效智(2002),《宗教、道德與幸福的弔詭》,台北:立緒。
  孫效智等著(2010),《打開生命的16封信》,台北:聯經。
  徐敏雄(2007),《台灣生命教育的發展歷程:Mannheim 知識社會學的分析》。台北:師大書苑。
  張淑美等譯(2009),《生命教育-全人課程理論與實務》。台北:心理出版社。
  單國璽(2008),《生命告別之旅》。台北:天下文化。
  鄭榮洲(2008),《人間有愛:一個漸凍人的生命倫理觀》,台北:社團法人台灣生命教育學會。
  劉桂光編(2008),《活出精彩的生命-生命教育概論》,台北:社團法人台灣生命教育學會。
  劉桂光編(2009),《繁華落盡,美到最後》,台北:社團法人台灣生命教育學會。
Ferrucci, Piero(2005),席玉蘋譯,《仁慈的吸引力》,台北:大塊文化。
  Frankl, Viktor E.(2008),趙可式、沈錦惠合譯,《活出意義來》台北:光啟。
  Fromm, Erich(1969),孟祥森譯,《愛的藝術》,台北:志文。
Isaacs, D. (2001). Character Building: A Guide for Parents and Teachers, Dublin: Four Courts Press
  Lewis, C.S.(1998),梁永安譯,《四種愛》,台北:立緒。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生命教育教材教法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