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年第1學期-8505 中國美術史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期中考 35
期末考 40
平時成績 25 含課堂表現與出席率。無故缺席三次,學期成績以不及格論。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50人,已有68 人選讀,尚餘名額-18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武嘉文

教育目標

1.掌握美術史的發展線索,強化學生對於作品的理解、分析、鑑賞乃至綜合比較的能力。 2.從作品的分析與議題的介紹,使學生能初步掌握藝術史學方法,以為日後的深入研究奠基。 3.開拓學生的藝術史視野,並透過與古代藝術品的有效對話來豐富自身的創作/審美資源。

課程概述

本課程的教學目的主要想達到下列三個目標:(1) 透過作品的介紹與析,熟悉中國美術史具有代表性的藝術家與作品。(2) 介紹中國美術史裡的重要議題(issues), 避免傳統教學方式的瑣碎與片段。(3) 從作品的分析與議題的介紹,使得學生能初步理解藝術史學方法,從而能進一步的為日後的深入研究奠基。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主要參考書】
蘇立文(Michael Sullivan)著,曾堉、王寶連譯:《中國藝術史》,台北:南天書局,1985年。
薄松年主編:《中國藝術史》,台北:聯經,2006年。
楊新等著:《中國繪畫三千年》,台北:聯經,1999年。
高居翰(James Cahill)著,李渝譯:《中國繪畫史》,台北:雄獅圖書公司,1984年。
部分資料由授課教師提供。

【其他參考書】
雷德侯(Lothar Ledderose)著,張總等譯:《萬物:中國藝術中的模件化和規模化生產》,北京:三聯書店,2005年。
馬承源主編:《中國青銅器》,台北:南天書局,1991年。
李玉珉著:《中國佛教美術史》,台北:東大書局,2001年。
郭繼生著:《藝術史與藝術批評》,台北:書林,1990年。
洪再辛選編:《海外中國畫研究文選(1950-1987)》,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92年。
Giulio Carlo Argan、Maurizio Fagiolo著,曾堉、葉劉天增譯:《藝術史學的基礎》,台北:東大圖書,1992年。
沃夫林(Heinrich Wolfflin)著,曾雅雲譯:《藝術史的原則》,台北:雄獅圖書公司,1987年。

李澤厚著:《美的歷程》,台北:三民書局,1996年。
余蓮(Francois Jullien)著,卓立譯:《淡之頌:論中國思想與美學》,台北:桂冠圖書,2006年。
王進祥執行編輯:《中國美學史資料選編》(上、下卷),台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3年。

陳傳席著:《中國繪畫理論史》,台北:三民書局,2004年。
于安瀾編:《畫史叢書》(第一冊),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74年。
于安瀾編:《畫論叢刊》(上冊),台北:華正書局,1984年。
俞崑編著:《中國畫論類編》(上、下冊),台北:華正書局,1984年。
周積寅編著:《中國歷代畫論》(上、下編),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2007年。
上海書畫出版社選編:《歷代書法論文選》(上冊),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79年。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中國美術史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