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年第2學期-2164 問題與回答:社會學家經典訪談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課堂參與 30 出席與現場發言
分組報告 30 口頭報告、2000字書面報告與訪談影片分享
期末報告 40 8000字或5000字問答逐字稿與訪談紀要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60人,已有38 人選讀,尚餘名額22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曹敏吉

教育目標

這門名叫「問題與回答」的課,著眼於現今不少大學生不太清楚要如何問問題、問什麼問題、怎麼問才有意思,有些學生根據過去的學習經驗,甚至不認為有發問的必要,以至於在學習的過程中流於單向的知識吸收,欠缺互動交流所可能帶動的腦力激盪與發想。本課程的設計初衷,是想透過對社會學家經典訪談的閱讀,讓參與同學從中學習到如何發問,如何形構一個好的問題,如何在訪談過程中引導受訪者,使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對於受訪一方的解讀,還可以從中學習到,社會學家如何在有別於關起門來著書立說以及公開演講的情況下,即席回應一些很可能平常不太會想到的問題,回答時又如何一針見血、實問虛答或語帶玄機等等。除此之外,訪談的內容本身,大有學問;但由於口語化的關係,往往比學術著作或演講稿要淺顯易懂。閱讀訪談錄,因而不失為親近社會學家及其思想的一種不錯之方式。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畢恆達著,《教授為什麼沒告訴我》。台北:小畢,2010
●Giddens, Anthony(紀登斯)等著,尹弘毅譯,《現代性──紀登斯訪談錄》(Making Sense of Modernity— Conversation with Anthony Giddens)。台北:聯經,2002
●Bauman, Zygmunt(包曼)等著,楊淑嬌譯,《與包曼對話》(Conversation with Bauman)。台北:巨流,2004
●Bourdieu, Pierre(布赫迪厄)著,陳逸淳譯,《所述之言:布赫迪厄反思社會學文集》(Choses Dites),台北:麥田,2012
●McLuhan, Marshall(麥克魯漢)等著,汪益譯,《預知傳播紀事》(Essential McLuhan)。台北,台灣商務
●Castells, Manuel(柯司特)等著,王志弘、徐苔玲譯,《與柯司特對話》(Conversations with Castells),台北:巨流,2006
●Habermas, Jürgen(哈伯瑪斯)著,曹衛東等選譯,《哈貝馬斯精粹》,南京:南京大學,2004
●Habermas, Jürgen(哈伯瑪斯)等著,章國鋒譯,《作為未來的過去:與哲學大師哈伯瑪斯對話》(Vergangenheit Als Zukunft),台北市:先覺,2003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問題與回答:社會學家經典訪談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