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年第2學期-2175 偏差行為與犯罪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出席率 20
分組報告 30
期末報告 50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60人,已有69 人選讀,尚餘名額-9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徐偉傑

教育目標

在日常生活中,偏差行為隨處可見。紅燈右轉、酒後開車、校園霸凌、家庭暴力、蹺班蹺課、考試作弊……當一個人違反社會規範(social norms),其行為有可能被界定為偏差。當偏差行為破壞了社會上認為重要的價值與福祉,由法律體系裁定該行為必須支付代價,於是這些偏差行為構成了犯罪。 有趣的是,在人類歷史上,規範與社會控制隨著時空條件的不同而改變,於是偏差行為乃至於犯罪本身也呈顯不同的意義和面貌。本課程從社會學角度出發,從三個面向切入理解「偏差行為與犯罪」,包括:了解偏差與犯罪行為的各種理論觀點、偏差與犯罪的社會控制機制(包含非正式、法律和醫療面向)、不同偏差與犯罪類型背後的社會意涵。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指定讀物
Barkan, Steven E.著,秦晨等譯
2011 《犯罪學:社會學的理解》(Criminology: A Sociological Understanding)。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Chriss, James J.著,納雪沙譯
2012 《社會控制》(Social Control: An Introduction)。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
Ferrante, Joan 著,李茂興、徐偉傑譯
1998 《社會學:全球性的觀點》(Sociology: A Global Perspective)。臺北:弘智出版社。【閱讀本書第六章、第八章】
盧蘇偉
2005 《十一號談話室,沒有孩子「該」聽話》,臺北:寶瓶文化。

� 參考書籍
Garland, David 著,劉宗為、黃煜文譯
2005 《懲罰與現代社會》(Punishment and Modern Society: A Study in Social Theory),臺北:商周。
Garland, David 著,周盈成譯
2006 《控制的文化:當代社會的犯罪與社會秩序》(The Culture of
Control: Crime and Social Order in Contemporary Society),臺北:巨流。
Innes, Martin 著,陳天本譯
2009 《解讀社會控制》(Understanding Social Control: Crime and Social Order in Late Modernity),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
周素嫻著
2008 《少年犯罪》,臺北:五南。
費梅蘋著
2010 《次生社會化:偏差青少年邊緣化的社會互動過程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蔡德輝、楊士隆著
2011 《犯罪學》,臺北:五南。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偏差行為與犯罪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