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年第2學期-2630 美學與當代藝術理論(二)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課堂參與與討論、口頭報告、期末書面報告 100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30人,已有49 人選讀,尚餘名額-19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朱盈樺

教育目標

1960 年代以來的藝術潮流形成一種多元文化的狀態,其內涵反應與探討社會文化,並且與科學、哲學、生活美學,皆有不同層次的相互依存關係。本課程將依不同的創作媒材,從時代風格探討藝術創作與人文精神,介紹導覽當代重要藝術作品,並討論藝術哲學、美學概念,與當代藝術的藝術的社會機制。

課程概述

介紹西方思想史中的「美學」與當代文化及藝術研究之理論基礎概念,作為大學部學生創作的理論參考架構,以及理論研究進階發展的基礎。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Doherty, Claire, Contemporary Art: From Studio to Situation, London: Black Dog, c2004.
Kocur, Zoya & Leung, Simon (eds), Theory in Contemporary Art Since 1985, Malden: Blackwell, 2005.
Smith, Terry, What Is Contemporary Art?, Chicago; London: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2009.
Stallabrass, Julian, Contemporary Art: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r, 2006.
Taylor, Brandon, Art Today, London: Laurence King, 2005.
約翰•伯格,(2010),《觀看的視界 》,台北:麥田。
約翰•伯格,(2010),《觀看的方式 》,台北:麥田。
謝碧娥,《杜像詩意的延異 – 西方現代藝術的斷裂與轉化》,台北:秀威,2008。
Pam Meecham,《最新現代藝術批判》,台北, 韋伯,2006。
Herschel B. Chipp,《現代藝術理論 I》,台北, 遠流,2004。
Herschel B. Chipp,《現代藝術理論 II》,台北, 遠流,2004。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美學與當代藝術理論(二)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