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年第2學期-2703 中國音樂史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 配分比例 | 說明 |
---|---|---|
期中考 | 30 | |
期末考 | 35 | |
平時成績 | 35 | (1)出席率 (2)課堂表現 (3)期末分組口頭報告 |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70人,已有52 人選讀,尚餘名額18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魏心怡教育目標
中國音樂史是以華夏為中心的中國文化,以漢族為中心,同時兼容並蓄於鄰近族群的涵容。「音樂」是它主要的載體,「時間」是其發展的重要動脈,如同一幅綿延不斷的歷史卷軸,環環相互扣連,每一個朝代的音樂形式與風格,皆相互的傳承與影響;音樂史的課程分成兩種形式,一類是以時間的段代為鋪陳,敘述音樂風格與型態的各類發展,「史觀」為其著重的方向,另一類則以音樂型態為分類,論述在時間洪流中的分段衍化與歷史脈絡,「形式觀」則是課程重點,本學期將以這兩種方法論,交叉驗證於中國音樂的形式與風格。
本課程為大學部之學年課程,分為上下學期講授。上學期講授範圍為遠古至隋唐時期的燕樂大曲,下學期講授範圍為宋元明清的戲曲至近代。第一學期課程著重從遠古至隋唐的音樂歷史脈絡的釐清,從物質文化的遺跡中,考述音樂的多元發展,深入淺出地,刻畫春秋至隋唐五代中,中國音樂的流變與演進,最後集大成於兼容語彙之「燕樂大曲」,為即將承接的「戲曲」年代鋪陳備蓄。
第二學期的課程著重於「宋、元、明、清」四個朝代,音樂承接自隋、唐、五代的民歌、曲子與燕樂歌舞等眾多養份,發展至宋朝之後,形式轉往結合多元藝術型態的戲劇,並且越漸成熟、發揚至極,成為中國音樂最重要的標記,例如從民歌類型的中國各地方言與聲腔,結合故事段本和身段動作,逐漸形成地方戲曲,直至今日,成為中國音樂最引人注目的篇章;本課程將深入淺出,探討中國音樂史的各項音樂型類與縱深,以期完整釐清與建立音樂史學的通盤架構和發展。
本課程除了對中國音樂文化的介紹,也將領域擴及至歷史上經由通商或征戰等緣故,與中國交融之東亞、北亞、中亞與東南亞等區域音樂的喜好與了解,企圖完整建立中國音樂的審美進程與層次脈絡,進一步體驗不同社會時代的生活文化與藝術價值。
課程概述
中國音樂史是以華夏為中心的中國文化,以漢族為中心,同時兼容並蓄於鄰近族群的涵容。「音樂」是它主要的載體,「時間」是其發展的重要動脈,如同一幅綿延不斷的歷史卷軸,環環相互扣連,每一個朝代的音樂形式與風格,皆相互的傳承與影響;音樂史的課程分成兩種形式,一類是以時間的段代為鋪陳,敘述音樂風格與型態的各類發展,「史觀」為其著重的方向,另一類則以音樂型態為分類,論述在時間洪流中的分段衍化與歷史脈絡。
課程資訊
基本資料
必修課,學分數:2-2
上課時間:三/1,2[MU319]
修課班級:音樂系2
修課年級:年級以上
選課備註:外系可選修
教師與教學助理
授課教師:魏心怡
大班TA或教學助理:尚無資料
Office Hour每週三12:20 音樂系兼任教師休息室
授課大綱
授課大綱:開啟授課大綱(授課計畫表)
(開在新視窗)
參考書目
楊蔭瀏,《中國古代音樂史稿》。台北:大鴻(丹青),1985。
余甲方,《中國古代音樂史》。上海:人民音樂出版社,2003。
余甲方,《中國近代音樂史》。上海:人民音樂出版社,2006。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中國音樂史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