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年第2學期-2787 近代建築史(一)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 配分比例 | 說明 |
---|---|---|
期 中 考 | 25 | |
期 末 考 | 25 | |
報 告 + 出席及其它 | 50 | 報告分三次,詳細說明請參考紙本課程大綱。 |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70人,已有50 人選讀,尚餘名額20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郭文亮教育目標
1. 歷史、建築 與 現代 : 由歷史的角度,重新檢視「建築」與「現代」的定義,以及其它與全球或本地建築發展相關的課題。
2. 現代 [+ 後現代] 建築思考 與 操作 : 就流派與人物的具體作品與「文獻」,討論近代建築課題、思考與操作模式、實質構築之間的對應。
[詳細內容請參閱課程大綱紙本]
課程概述
近代建築史 (一) 32167 課程概述
本門課程裡的建築,是一種操作,也是一種理論的反思。
本課程會對照建築設計的技藝性,講解各代建築家,如何挪用當代其它領域的知識、技術與經驗,思考各種傳統或當代的問題,發展出對應的操作體系;幫助同學們,學習這樣的實戰經驗,在操作面上,得到一些處理眼前問題的啟發。無論有意識與否,所有建築家都必須預設某種「建構建築作品形式 … 與其社會背景或脈絡間之關係」的「理論」,才能連結操作與脈絡,建構自己專業實踐的意義。討論不同實例如何連接脈絡與操作,會有助於我們,反推連接自己的專業,與真實世界的「理論」。根據以上所述,我們把【近代建築史】課程的具體內容,區分為以下三個主題 ──
1. 建築與現代的脈絡 : 由歷史的角度,檢視全球或本地建築發展課題的相關脈絡。
2. 現代建築思考與操作 : 就流派、人物、作品與文獻,介紹近代建築的思考、操作、構築。
3. 知識論與史觀 : 對照現代認知與機制層面的脈絡,反思、建構自己的理論。
在第一個學期裡,我們會由案例的討論,輔以概論性的操作解說,幫助剛開始練習實質建築設計的二年級同學,由「讀建築」入手,逐步熟悉設計概念與實質操作的複雜對應。在列為選修的第二個學期裡,我們會針對一些近代建築發展歷程裡的專題,做比較深入的討論;希望選修的同學能因而思考操作與脈絡之間的多重關聯,認識自己所為,在現實世界裡所扮演的角色。除期中、期末考以外,兩個學期都各有三次書面報告;考試與報告各佔學期成績 50%。原則上,週二晚上有三小時課外討論時間。修本課程的同學,必須修過【建築設計習作 (三)】。
課程資訊
基本資料
必修課,學分數:0-2
上課時間:五/7,8[A105]
修課班級:建築系2,碩1
修課年級:年級以上
選課備註:
教師與教學助理
授課教師:郭文亮
大班TA或教學助理:尚無資料
Office Hour每週二下午 19:30 - 21:30,假日考試期間除外。
授課大綱
授課大綱:開啟授課大綱(授課計畫表)
(開在新視窗)
參考書目
Benevolo, Leonardo, 1999 / 1977 / 1985, 現代建築史 / History of Modern Architecture, 鄒德儂, 巴竹師, 高 君 譯, 臺北: 田園城市文化事業; 2 vols.。
Benton, Tim & Benton, Charlotte with Sharp, Dennis, 1975, Architecture and Design: 1890 ─ 1939, New York: The Whitney Library of Design。
Cologuhoun, Alan, 2002, Modern Architecture, Oxford &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Conard, Ulrich, 1970, Programs and Manifestoes of 20th Century Architecture, Cambridge / Ma.: The MIT Press。
Curtis, William, 1996, Modern Architecture since 1900, [Revised, Expanded and Redesigned Edition] London: Phaidon Publishers Inc.。
Frampton, Kenneth, 2000 /1992, 現代建築史 / Modern Architecture: A Critical History, 蔡毓芬 譯, 臺北: 地景企業股份與限公司。
Giedion, Sigried, 1986/1966, 空間、時間、建築 / Space, Time and Architecture, 王錦堂、孫全文 合譯, 臺北: 臺隆。
Joedicke, Jürgen, 1974/1958, 現代建築史 / A History of Modern Architecture, 孫全文 譯, 臺北: 臺隆。
Lampugnani, Vittorio Magnago ed., 1986, The Thames and Hudson Encyclopaedia of 20th-Century Architecture, London: Thames and Hudson。
Pevsner, Nikolaus, 1999/1968, 現代建築與設計的起源 / The Sources of Modern Architecture and Design, 蔡毓芬 譯, 臺北: 地景企業股份與限公司。
Pevsner, Nikolaus, 1993/1949, 現代建築設計的先驅者 : 從威廉莫里斯到格羅皮烏斯 / Pioneers of Modern Design: From William Morris to Walter Gropius, 王申佑 譯, 台北: 建築與文化出版社。
Scully, Vincent J., 1961, Modern Architecture: Architecture of Democracy, New York: George Braziller, Inc.。
Sharp, Dennis, 2003, 二十世紀世界建築 : 精彩的視覺建築史 / Twentieth Century Architecture: A Visual History, 胡正凡, 林玉蓮 譯, 北京: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Tafuri, Manfredo & Dal Co, Francesco, 2000 / 1979, 現代建築 / Modern Architecture, 劉先覺 譯, 北京: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東海建築研究中心 編 , 1992, 現代建築事典, 臺北: 東華書局。
Ghirado, Diane, 2001 / 1996, 現代主義以後的建築 / Architecture after Modernism, 佚 名 等譯, 臺北: 龍溪出版社。
Jencks, Charles, 1998 / 1978, 後現代建築語言 / The Language of Post-Modern Architecture, 吳介禎 譯, 台北: 田園城市文化事業。
Hays, K.Michael ed., 1998, Architecture Theory since 1968, Cambridge / Ma.: The MIT Press。
Nesbitt, Kate ed., 1996, Theorizing a New Agenda for Architecture: An A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近代建築史(一)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