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年第2學期-3088 人文:網路與人文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 配分比例 | 說明 |
---|---|---|
平時上課表現 | 10 | |
讀書心得報告 | 30 | |
專業服務學習 | 30 | |
分組實作報告 | 30 |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60人,已有55 人選讀,尚餘名額5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蔡偉鼎教育目標
1. 通過閱讀相關文獻以及課堂討論,使學生對網路現象之相關議題有一基本且整體性的理解,並能對其進行深入的哲學反思。
2. 使學生透過分組實作與討論的方式,檢視自己於日常生活中習以為常的網路活動,並藉以核驗課堂中所習得的理論與想法。
3. 配合專業服務課程,俾使學生能透過「在做中學」之方法,實際練習如何將網路科技與人文素養結合,以增進學習效果。
課程資訊
基本資料
必修課,學分數:0-2
上課時間:一/3,4[M220]
修課班級:共必修2-4
修課年級:年級以上
選課備註:二教區上課
教師與教學助理
授課教師:蔡偉鼎
大班TA或教學助理:尚無資料
Office Hour時間:每週五17:10-19:10
地點:人文大樓H403
授課大綱
授課大綱:開啟授課大綱(授課計畫表)
(開在新視窗)
參考書目
1. Negroponte, Nicholas. Being Digital. New York: Vintage, 1995. (中譯:《數位革命》,齊若蘭譯,台北:天下文化,1997。)
2. Turkle, Sherry. The Second Self: Computers and the Human Spirit. New York: Simon & Schuster, 1984. (中譯:《電腦革命》,施寄青譯,台北:遠流,1987。)
3. Turkle, Sherry. Life on the Screen: Identity in the Age of the Internet. New York: Touchstone, 1995.(中譯:《虛擬化身:網路世代的身分認同》,譚天、吳佳真譯,台北:遠流,1998。)
4. Slouka, Mark. War of the Worlds: Cyberspace and the High-tech assault on reality. London: Abacus, 1996.(中譯:《虛擬入侵:網際空間與科技對現實之衝擊》,張義東譯,台北:遠流,1998。)
5. Vaidhyanathan, Siva. The Googlization of Everything -- and Why We Should Worry. Berkeley, Los Angel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11.(中譯:《Google化的危機》,彭玲林譯,台北:商周,2011。)
6. Solove, Daniel J. The Future of Reputation: Gossip, Rumor, and Privacy on the Internet.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07.(中譯:《隱私不保的年代》,林錚顗譯,台北:博雅書屋,2011。)
7. Rosenbach, Marcel & Holger Stark. Staatsfeind WikiLeaks. München: Dt.Verlags-Anstalt, 2011.(中譯:《維基揭密》,胡昌智譯,台北:時報,2011。)
8. Powers, William. Hamlet’s Blackberry: A Practical Philosophy for Building A Good Life in the Digital Age. Reprint edition. New York: Harper Perennial, 2011. (中譯:《哈姆雷特也愛瘋》,郭凡瑋譯,台北:智園,2012。)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人文:網路與人文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