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年第2學期-3206 自然:科學傳播經典賞析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出席 10 全學期點名五次,不接受補點,超過三次點名不到者,該分數不予計分。
札記卡 30 每週課後繳交上課心得,字數150-200字左右。
作業評量(1) 15 科普平面媒體作品評析心得。
作業評量(2) 15 科學影音傳播作品評析心得。
作業評量(3) 30 優良科普傳播作品推薦文寫作。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50人,已有31 人選讀,尚餘名額19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汪碧涵

教育目標

本課程之目標如下: 一、訓練解構文本內容或敘事手法之能力。 二、訓練闡述主題內容、敘事手法與作品結構之能力。 三、培養辨識科普傳播作品特點與優點之能力。 四、培養文字使用特性與相關美感之能力。 五、培育分析影音作品敘事手法、呈現技巧與創作理念之能力。

課程概述

通識課程不同於專業課程,實乃著重引導學生主動關懷、探索與實踐人類的終極價值與智慧;同時通識課程所提供的知識,不是專業課程的淺薄化,而是具有厚實感的基礎知識。本校根據創校傳統、校訓與辦學理念訂定通識教育定四大基本素養:求真素養、篤信素養、力行素養與宏通素養,以具體落實本校通識教育之理想。希望本校學生能發揮自主學習精神,在通識課程老師的引導下,逐漸培養其通識教育基本素養,並期待能終身學習。各種基本素養並訂有具體的學習成效指標,以做教學與學習成效之自我檢證的具體指標,分述如下:求真素養(自然領域):1.學習自然科學的方法或哲學以探索物理與生命世界的微妙,2.發揮就事論事的精神,3.能參與科學議題相關的公共事務。篤信素養(人文領域):1.學習人文精神以探索內在自我與領會人類文明的深層價值,2.發展自律精神,3.能運用理性進行道德推理。力行素養(社會領域):1.運用社會科學的方法或哲學以激發學生的傾聽與溝通能力,2.承認與尊重多元差,3.實踐民主審議的精神。宏通素養(跨領域):1.追求人類的整體價值,2.融通求真、篤信、力行等素養於個人生命之中。各領域的課程對於學習成效指標可以跨選,不必拘泥。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黃新生(2001)。電視新聞,台北:遠流出版公司。
葉春華(譯)(2000)。錄影製作觀念原理與科技-Video Basics(原作者:Herbert Zettl)。台北:亞太圖書出版社。(原著出版年:1999)
熊移山(2005)。電視新聞攝影-從新聞現場談攝影(二版),台北:五南出版社。
廖澺蒼(譯)(2006)。影視攝影與構圖(原作者:P., Ward)。台北:五南出版社。
廖澺蒼譯(2007)。數位影片製作(原作者:Gross, L. S. & Ward, L. W.)。台北:五南出版社。(原著出版年:2004)
蔡念中、劉立行、陳清河(2008)。電視節目製作。台北:五南出版社。
關尚仁、區曣中(2010)。科學傳播發展研究(一) 科學傳播源流(二版)。台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關尚仁、楊麗玲(2011)。科學傳播發展研究(二)科學傳播在台灣(二版)。台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關尚仁(2011)。科學傳播政策建言書,台北:臺灣科普傳播事業催生計畫統籌與協調中心。
關尚仁(譯)(2010)。傳播科學:科學家的致勝寶典(原作者:G. Carrada)。臺北市:臺灣科普傳播事業催生計畫統籌與協調中心。(原著出版年:2006)
關尚仁、楊麗玲、王怡琄、李固遠(2011)。科學家的致勝寶典 傳播科學-在地篇。台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自然:科學傳播經典賞析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