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年第2學期-5221 易經與歷程形上學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 配分比例 | 說明 |
---|---|---|
學期報告 | 100 |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6人,已有8 人選讀,尚餘名額-2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俞懿嫻教育目標
孔子以「十翼」贊《易》,其中〈繫辭傳〉明白昭示:「是故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易》所關切者,乃形而上之道是也。根據這項哲學信念,當代中國哲學家中,方東美與程石泉二先生均以《易》為中國形上學的源頭,其基本原理在於「創化生生」(creativity and unceasing generations)。他們並且認為西方歷程哲學家中懷德海(A. N. Whitehead)的機體哲學與古易智慧最為接近。而懷德海也曾在他的《歷程與真際》(Process and Reality)一書中提到:他的機體哲學是以「創化」是終極的(ultimate);就這點而言,他所採取的立場似乎更接近某些印度或者中國的思想,而不接近西亞或歐洲的思想。本課程將根據方程二先生這項洞見,促進中西歷程形上學的交流與對話。
課程資訊
基本資料
選修課,學分數:0-3
上課時間:一/6,7,8
修課班級:哲學碩博1,2
修課年級:年級以上
選課備註:中西哲
教師與教學助理
授課教師:俞懿嫻
大班TA或教學助理:尚無資料
Office Hour週三上午9~10點
H409
授課大綱
授課大綱:開啟授課大綱(授課計畫表)
(開在新視窗)
參考書目
俞懿嫻,(2007. 6.)。〈《易經》創化概念與懷德海歷程思想〉,《哲學與文化》「創化與歷程專題」,397期。頁53-70。
程石泉,易學新探,
高亨,周易古經今注
呂紹綱,易學闡微、周易全解
Nicholas Rescher, Process Metaphysics, An Introduction to Process Philosoph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1996.
俞懿嫻,《懷海德自然哲學》,台北:正中書局,民國90年。
Reck, Andrew J., “Process Philosophy, A Categorial Analysis.”
G. Lucas, The Genesis of Modern Process Thought.
Browning, D. & Myers, W. T., eds., Philosophers of Process. New York, Fordham University Press, 1988。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易經與歷程形上學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