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年第2學期-6413 質性研究方法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平常成績 10
文獻導讀與memo 30
六次作業 30
期末報告 30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70人,已有13 人選讀,尚餘名額57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洪儀真

教育目標

質性研究的方法論種類繁多,課程設計的方向也十分多元化。本課程除了將介紹幾種主要的質性研究法之外,更注重操練實地執行研究的能力。質性研究方法眾多,教師將鎖定常見而重要的田野調查法與深入訪談法這兩項研究法進行實習,也特別著重質性資料的整理與分析等關鍵技巧的研習。課程進行的單元包括「質性研究的基本概念」、「質性研究的取徑與資料蒐集方法」,以及「質性資料的整理、分析與報告的撰寫」三大範疇。學生需於期初開始擬定一個質性研究報告的計畫,執行期間為一學期,最好將此小型研究定位為學位論文的前置研究,或是學位論文的其中一個章節,期末將進行初步研究成果發表會。本堂課需定期繳交:1. 每週的基本文獻memo; 2. 六次質性研究課後實習作業。同學且需輪流導讀基本文獻。修課者應循序完成上述學業任務,並且對每堂課的研討盡心盡力,以期按部就班於期末撰寫出嚴謹的質性研究報告,為自身的學位論文進度與社會科學視野的拓展帶來建設性的效益。本學期課程的另一特色在於「質性研究工作坊」的設計:學期間將邀請國內質性研究領域的傑出社會學者至課堂進行講座,讓同學透過與學者互動的方式,習得深刻的研究要領與經驗。本課程的設計緊鑼密鼓,期待修課的同學皆能用心投入,並能獲致紮實的斬獲。

課程概述

質化研究是一門社會科學領域常用的研究方法論課程,本課程介紹餐旅領域常使用之質化研究方法的觀點與研究過程,以文本分析研究為主認識質化研究特質,詮釋典範的相關觀點、量化與質化研究差異、質性研究企劃過程、資料收集方法及技巧、研究倫理、寫作方式等;並協助同學選擇碩士論文主題、找出問題意識、整理文獻、擬出研究架構,撰寫研究大綱、並執行質化研究過程。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推薦中文書目
•瞿海源主編,2012,《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 (二):質性研究法》。台北:東華。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五南出版社。
•徐宗國譯,2002,《質性研究概論》。台北:巨流出版社。
•胡幼慧主編,1996,《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
•謝國雄主編,2007,《以身為度、如是我做:田野工作的教與學》。台北:群學。
•畢恆達,2010,《教授為何沒有告訴我》。台北:小畢空間。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質性研究方法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