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年第1學期-0017 中國文學史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期中考試 50 中國傳統文學與史學知識之學習成就為評量重點
期末考試 50 中國傳統文學與史學知識之學習成就為評量重點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50人,已有88 人選讀,尚餘名額-38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李建崑

教育目標

本課程之目的在深入掌握歷代文學資料,研究歷代文學之發展過程,探索其演進規律,評價歷代作家與作品在文學史之地位,並從各種角度尋求未來發展的趨向。中國文學也是中國文化的一部分,與政治、經濟、社會、宗教、歷史、哲學、美學諸人文學科,以及書法、繪畫、舞蹈、音樂等藝術部門息息相關。所以從事中國文學史之研究,不能不和它們互生影響,彼此借鑑。中國文學史不僅促進現代文學的繁榮,也將豐富中國歷史學科之內容,對研究文化、藝術的人,提供重要線索,同時,透過文學遺產的研究,有助於創作家樹立繼往開來的標準,走向正確的創作道路。

課程概述

中國文學史主要是研究從上古商周以來到二十世紀為止約三千年左右中國歷代文學作品發展演變的歷史過程、特點與規律。 文學史簡單的說就是文學的歷史,它的性質既是文學的,又是歷史的;研究時要具體掌握文學與歷史二個要素。研究主要對象是散文、駢文、詩歌、辭賦、小說、戲劇等各類文學作品的體裁形式、題材內容、藝術想像、表現技巧與語言風格等藝術性,運用的是文學藝術的方法;因為是文學作品發展演變的歷史過程,同時也要運用歷史的方法,依循時間的發展嬗變,既要深刻了解作品的藝術性、不同作家的獨特成就,對於形成文學發達的政治、社會、思想、文化的原因,以及對歷史的影響也要切實理解。換句話說,文學史的研究,是用歷史的方法說明文學藝術作品的真實狀況和發展過程。因為研究對象是文學作品,因此要用美學藝術的方法分析評述作品作家的價值和成就。 中國文學史學習的目的,在理解過去中國文學發展演變的特點和規律,總結經驗與教訓,認清以往的成敗得失,作為今天文學研究、文學創作的借鑒,同時深化現代文學史的研究和文學觀念的基礎。 因此,不能脫離過去歷史的因素、社會文化等各種背景,也不能忽視當代的文學觀念與美學理論,這是研究中國文學史必須把握的基本理念。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必備教材:

袁行霈主編《中國文學史》上下冊,台北,五南圖書公司,2011

主要參考書:

馬積高、黃鈞編著《中國古代文學史》,台北,萬卷樓圖書公司,1998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中國文學史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