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年第1學期-2150 社會研究方法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期中考 20
期末考 20
小組作業、口頭與書面報告 35
課堂出席與表現 10 上課與實習出席狀況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80人,已有47 人選讀,尚餘名額33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蔡瑞明

教育目標

教學目標: 「社會研究方法」課程的目標是介紹與討論社會學研究方法的主要概念與過程,提供學生對量化與質化研究有基本的瞭解與實做的能力。研究方法是一套研究的工具,經由實際的操作,最容易學得如何使用研究方法。因此,本課程將提供學生一個進行社會學實證性研究的機會,透過分組合作的一個小型研究計畫的實習,學得完整的經驗研究方法的程序。本課程是社會學專業訓練的主要課程之一;本課程的學習也有助於提昇發現問題、思考問題、提出解答的能力。 「社會研究方法」課程的目標是討論介紹社會學研究方法的基本概念與過程,使得學生對量化與質化研究有一定程度的瞭解。研究方法是社會科學追求新知、累積知識的一套工具,研究者透過這一套完整的工具來探索社會的運作規則。然而,社會的議題錯綜複雜,難以套用研究方法,需要因應不同的研究議題,調整研究方法來達到最佳的研究結果。初學者除了學習基本概念與完整的流程,若能經由實際的操作、做中學,比較容易學得如何使用研究方法。因此,本課程將提供學生一個進行社會學實證性研究的機會,透過分組合作的一個小型研究計畫的實習,學習一套完整的經驗研究方法(量化、質化)。 凡是修課的學生必須按時上課,參與課堂的討論,參加實習的討論,準時繳交作業,考試成績合乎要求。每位學生皆應積極參與小型研究計畫,而且都應盡其本分,並配合教師與助教的要求進度。本課程的評分主要依據考試成績與作業報告:期中考(20%),期末考(20%),小組作業與口頭報告(35%);課堂出席與表現(10%);助教課個人表現(10%);其他事項(5%)。 為了執行研究計畫,學生需要分組,8-10人一組,每組推舉一位組長來與老師、助教聯絡。每週與助教進行的分組討論,各組須做討論內容的主題筆記,老師會定期檢查各組的筆記本。請各組申請一個共用的Dropbox來儲存收集的資料,每次討論時,可以即時使用。 上課時,請勿使用手機或電腦,除非是用來做筆記;請不要將早餐帶到課堂,若因時間來不及,用餐時,請勿影響到上課的環境。沒有事先預告的小考通常在上課的開始進行,請勿遲到,以免錯過考試。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指定與參考書本:上課時,請攜帶課本到教室。課程中,還會有一些額外的教材。
1. Earl Babbie(林秀雲譯),2014,《社會科學研究方法》(13th Edition)。台北:雙葉書廊。(簡稱:研究方法)
2. Wayne C. Booth, Gregory G. Colomb, and Joseph M. Williams(陳美霞、徐畢
卿、許甘霖譯),2009,《研究的藝術》。台北:巨流。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社會研究方法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