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年第1學期-2166 《論語》今讀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 配分比例 | 說明 |
---|---|---|
期末考 | 50 | |
平常分數 | 50 |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30人,已有21 人選讀,尚餘名額9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趙 剛教育目標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意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這是大家都能背誦的一段「子曰」。但有多少人注意到,孔子認為人生最快樂的一些事,都是在和「他人」交往時發生的。而且,這些「他人」都還不是君臣父子夫婦,那些孝悌忠信的對象,而是和不在場的他人(即,文化的累積)的內在對話(閱讀),以及和從遠方來又能帶給我們新知與新觀點的朋友。在和這些「社會他人」的互動中,我們得到了成長機會,並由衷喜悅。我們成長了,但別人不承認,這也沒關係,這才叫「君子」,後者不是僅僅活在別人的評價下,不是一個過度「社會化」的人。這麼短短一句話,不是深刻地檢討了「他人」(或社會)和我的麼自我之間的矛盾的、複雜的、相成相悖的關係嗎?
「論語」是我國幾千年來最重要的典籍。因為各種原因,它常常被思想進步的人士視為保守的、封建的思想的淵藪,為鞏固寄存的權威(尤其是家庭與國家、父權或政權)的意識型態工具。這個根深蒂固的看法固然有儒家乃之「論語」本身的原因,但卻遠遠不能窮盡我們對於「論語」的理解。而且,僅僅如此讀「論語」則失去了從這部典籍中學習到和我們今日的生存處境相關的思想資源,以及失去了從這部典籍作為一種深入理解中國人的觀念與思想方是的契機。好幾十年前,費孝通先生在其著名的《鄉土中國》中,就曾多次引用「論語」的觀念和現實社會作相互參照的重要資料。
我們這門課,是開放性的,也就是不預設任何對論語的解讀立場的討論課。任課教師並非論語專家,更非儒家學者或信徒,之所以開這門課,是希望透過這不大家都有多少接觸,表面門檻並不高的典籍,共同討論其中的意義,以期學習到以一種中國人的觀點看待社會與倫理生活,以及,作為一個附帶效果,拓展我們長期以來完全以西方為典範的社會思想或社會學的想像空間。
課程資訊
基本資料
選修課,學分數:3-0
上課時間:四/2,3,4[SS323]
修課班級:社會系3,4
修課年級:年級以上
選課備註:通識中心3413雙掛課程,不開放隨班附讀
教師與教學助理
授課教師:趙 剛
大班TA或教學助理:尚無資料
Office Hour與授課教師約定。
授課大綱
授課大綱:開啟授課大綱(授課計畫表)
(開在新視窗)
參考書目
指定教材:錢穆、《論語新解》,三民書局出版。
補充教材:隨堂發給。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論語》今讀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