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年第1學期-3347 社會:台灣媒體批判與社會批判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作業1 25
作業2 25
期末考 50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60人,已有87 人選讀,尚餘名額-27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邱家宜

教育目標

從具體事件與個案出發,剖析大眾傳播媒體究竟如何對事實進行報導,以及其背 後所牽涉的資結構本、獲利模式、組織慣性、主流價值等等。但媒體的偏差往往也 反應了社會的偏差,從媒體的問題,我們也看到社會的問題,從媒體批判開始,讓 學生學會以批判的角度看社會。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林東泰等(2013)。《傳媒關鍵概念》。台北:巨流。
朗諾•貝提格、琴•琳•霍爾(Ronald V. Bettig & Jeanne Lynn Hall)(著)(2013)。《大
媒體的金權遊戲---為什麼有權力的人都想要搞媒體?》(鄭百雅譯)。台北:漫遊者。
Robert McChesney(著)(2005)。《問題媒體---二十一世紀美國傳播政治》。台北:巨流。
Sut Jhally(著)(2000)。《廣告的符碼》(馮建三譯)。台北:遠流。
愛德華•薩依德(著)(2002)。《遮蔽的伊斯蘭》(閻紀宇譯)。台北:立緒
約翰.皮爾格(著)(2007)。《別對我撒謊:24篇撼動世界的調查報導》(閻紀宇譯)。台北;商周
約翰•莫瑞爾(John C.Merrill)(2003)。《新聞倫理:存在主義的觀點》(周金福譯)。台北:巨流。
邁可.桑德爾(Michael Sandel)(2012)。《錢買不到的東西:金錢與正義的攻防》(吳四明、姬健梅譯)。台北:先覺。
劉蕙苓(2011)。《新聞多少錢》。台北:巨流。
梁岩岩、王星橋(譯)(2013)。《給年輕記者的信(二版)》(Letters to a Young Journalist,原著Samuel G. Freedman
台北:五南。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社會:台灣媒體批判與社會批判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