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年第1學期-5228 康德論構想力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平時成績 20
專題口報 30
期末報告 50 依論文格式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15人,已有12 人選讀,尚餘名額3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林薰香

教育目標

構想力(Einbildungskraft, power of imagination)一般譯為想像力,它不僅是藝術創作必要的基礎條件,亦是哲學思維不可或缺的認知與表象能力。 康德(Kant)於第一批判和第三批判論構想力之後,於19世紀掀起構想力研究熱潮,除了哲學領域之外,人類學和心理學都對構想力都有諸多的研究著作,尤其,心理學對構想力的研究力一度引領各界的對構想力的研究,直到二十世紀初海德格(Heidegger)才再將對構想力的研究主軸引回哲學領域。 本課程將以康德《純粹理性批判》於第一版有關構想力的探討為主,以《判斷力批判》為輔。由於康德於《純粹理性批判》對構想力的論述留下了詮釋的空間,因此當代哲學家出現了不同的詮釋,並且主要分為三種方向,第一種,即是海德格對康德構想力(想像力)基於主體主體性的論點,也是目前最具影響力的詮釋;第二種是以新康德學派和英美分析基於認識論的詮釋,例如德國Cassirer英國Strawson;第三種則是基於對前面兩種詮釋的反省,嘗試回到康德文本進行詮釋與解構,例如,當代學者Sarah Gibbons和Matthias Wunsch。 由於本學期上課時間有限,本課程以康德文本的探討為主,將進一步瞭解海德格和Strawson的相關詮釋,以瞭解康德有關構想力(想像力)的哲學內容及其之於哲學思維的重要性。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Kant, Kritik der reinen Vernunft.
Kant, Kritik der Urteilskraft.
Heidegger, Kant und das Problem der Metaphysik.
Peter F. Strawson, The Bounds of Sens.
康德《純粹理性批判》。第一部第二章 純粹知性概念的演繹(統覺)第一版第二版
康德《判斷力批判》。第二卷 純粹審美判斷的演繹
海德格《康德與形上學問題》。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康德論構想力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