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年第2學期-0252 明代社會文化史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課堂表現與出席率 13
讀書報告 20
小組報告(口頭與書面) 40
期末考 30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50人,已有42 人選讀,尚餘名額8人。
本課程可網路登記,目前已登記人數為 1 人,選上機率為99.9%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吳靜芳

教育目標

雖然提到明史,不免讓人聯想到幾位皇帝的消極作為、宦官干政、黨爭與晚期政局紛擾等負面內容。然而,若從各種文獻資料來看,明代社會其實具有商業蓬勃、物質豐富且思想活潑等特色。因此,本課程將利用文集筆記、通俗小說、日用類書等貼近民眾生活的史料文獻,引導學生瞭解明代作為物質文明高度發展時期的特色所在。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1. 卜正民(Timothy Brook)著,方駿等譯,《縱樂的困惑:明代的商業與文化》,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局,2004年。
2. 卜正民(Timothy Brook)著,陳時龍譯,《明代的社會與國家》,合肥:黃山書社,2009年。
3. 大木康著,辛如意譯,《風月秦淮:中國遊里空間》,臺北:聯經,2007年。
4. 方志遠,《明代國家權力結構及運行機制》,北京:科學出版社,2008年。
5. 牛建強,《明代中後期社會變遷研究》,臺北:文今出版社,1997年。
6. 王汎森,《權力的毛細管作用:清代的思想、學術與心態》,臺北:聯經,2013年。
7. 包筠雅(Cynthia J. Brokaw)著,杜正貞、張林譯,趙世瑜校,《功過格――明清社會的道德秩序》,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
8. 白馥蘭(Francesca Bray)著,江湄、鄧京力譯,《技術與性別:晚期帝制中國的權力經緯》,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6年。
9. 衣若蘭,《三姑六婆――明代婦女與社會的探索》,臺北:稻鄉,2002年。
10. 衣若蘭,《史學與性別:《明史•列女傳》與明代女性史之建構》,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11年。
11. 何淑宜,《香火:江南士人與元明時期祭祖傳統的建構》,臺北:稻鄉,2009年。
12. 余英時,《中國近世宗教倫理與商人精神》,臺北:聯經,1987年。
13. 吳蕙芳,《萬寶全書:明清時期的民間生活實錄》,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系,2001年。
14. 巫仁恕,《品味奢華:晚明的消費社會與士大夫》,臺北:聯經,2007年。
15. 巫仁恕,《奢侈的女人:明清時期江南婦女的消費文化》,臺北:三民,2005年。
16. 李伯重,《多視角看江南經濟史(1250-1850)》,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2003年。
17. 李伯重,《發展與制約――明清江南生產力研究》,臺北:聯經,2002年。
18. 車錫倫,《信仰•教化•娛樂――中國寶卷研究及其他》,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2年。
19. 邱澎生,《當法律遇上經濟:明清中國的商業法律》,臺北:五南,2008年。
20. 邱澎生、陳熙遠主編,《明清法律運作中的權力與文化》,臺北:聯經,2009年。
21. 柯律格(Craig Clunas)著,黃曉鵑譯,《明代的圖像與視覺性》,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
22. 范金民,《明清商事糾紛與商業訴訟》,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
23. 涂豐恩,《救命:明清中國的醫生與病人》,臺北:三民,2012年。
24. 酒井忠夫著,劉岳兵、何英鶯譯,《中國善書研究(增補版)》,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0年。
25. 高彥頤(Dorothy Ko)著,李志生譯,《閨塾師――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5年。
26. 張藝曦,《陽明學的鄉里實踐――以明中晚期江西吉水、安福兩縣為例》,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3年。
27. 梁其姿,《施善與教化――明清的慈善組織》,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
28. 陳玉女,《明代佛門內外僧俗交涉的場域》,臺北:稻鄉,2010年。
29. 陳玉女,《明代的佛教與社會》,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
30. 陳秀芬,《養生與修身:晚明文人的身體書寫與攝生技術》,臺北:稻鄉出版社,2009年。
31. 陳霞,《道教勸善書的研究》,成都:巴蜀書社,1999年。
32. 陳寶良,《明代社會生活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
33. 游子安,《善化金箴:清代善書研究》,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9年。
34. 游子安,《善與人同――明清以來的慈善與教化》,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
35. 費絲言,《由典範到規範:從明代貞節烈女的辨識與流傳看貞節觀念的嚴格化》,臺北:臺灣大學出版委員會,1998年。
36. 馮爾康等著,《中國宗族社會》,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4年。
37. 熊秉真,《幼幼:傳統中國的襁褓之道》,臺北:聯經,1995年。
38. 熊秉真,《安恙:近世中國兒童的疾病與健康》臺北:聯經,1999年。
39. 劉永華編,《中國社會文化史讀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
40. 樊樹志,《明代文人的命運》,北京:中華書局,2013年。
41. 鄭振滿,《明清福建家族組織與社會變遷》,北京:中國人民大學,2009年。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明代社會文化史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