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年第2學期-0255 台灣原住民史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期中考試 50
期末考試 50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50人,已有52 人選讀,尚餘名額-2人。
本課程可網路登記,目前已登記人數為 14 人,選上機率為-14%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孟祥瀚

教育目標

台灣原住民在新史前時期陸續移入台灣,成為17 世紀漢人大量入墾台灣之前,台灣主要的代表性文化。17 世紀以降,漢人挾其優勢技術與資本,逐步握有土地與文化的優勢,造成原住民的處境大幅轉變,平埔族群面臨文化流失或是遷移他去的命運,高山族群則在國家力量的威壓下,長期處於封鎖隔離的狀態。在此歷史過程中,台灣原住民除須面對外在的壓力外,內部的遷徙的整合亦不斷進行,終於在 19 世紀,形成現今的空間分布情態。 日治以後,國家力量更深入控制部落內部的權力運作,個人也由傳統的部落成員轉換為國民。此一身分的轉換牽動部落內倫理體系、權力關係、財產認知、生活方式等的變化。 戰後,初以治安為由,長期執行封鎖政策,造成原住民在社經地位上的弱勢,在既有社會規範形同解體,社經條件未能改善,面對外界經濟社會文化的衝擊,原住民的處境更形困難。 台灣原住民的研究,近年來日益受到重視,如何更合理的面對原住民的處境,將是未來台灣社會將要面對的課題。本課程希望透過長期歷史發展的脈絡,讓學生理解台灣原住民的歷史變遷、社經處境等問題,作為日後面對或思考相關問題的基礎。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伊能嘉矩
1904 《台灣蕃政志》,台北:台灣總督府民政部殖產局。
劉益昌
2002 《台灣原住民史-史前篇》,南投市:台灣文獻館。
康培德
2005 《台灣原住民史-政策篇(荷西明鄭時期)》,南投市:台灣文獻館。
溫振華
2007 《台灣原住民史-政策篇(清治時期)》,南投市:台灣文獻館。
藤井志津枝
2002 《台灣原住民史-政策篇(三)》,南投市:台灣文獻館。
詹素娟、張素玢
2001 《台灣原住民史-平埔族史篇(北)》,南投市:台灣文獻館。
梁志輝、鍾幼蘭
2001 《台灣原住民史-平埔族史篇(中)》,南投市:台灣文獻館。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台灣原住民史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