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年第2學期-2174 食品、消費與社會實踐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讀書筆記4篇 40
期末報告 30 實作的書面報告或影像作品
平時成績 15 上課、實作、校外參訪之出席率
其中口頭報告 15 請將社會企業計畫與進度上台口頭報告,上課時 進行分享。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60人,已有27 人選讀,尚餘名額33人。
本課程可網路登記,目前已登記人數為 12 人,選上機率為99.9%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鄭斐文

教育目標

一、課程簡介 ~~吃,也可以是有深度、有趣味的思考。 ~~懂得如何吃,就是去發現我們的飲食選擇對他人造成的影響,並勇於承擔因此產生的責任。~~ 本課程是由教育部「人文及社會科學知識跨界應用能力培育試辦計畫」(簡稱人社知識跨界)經費所支持,也是由本校不同系所老師一起組成的團隊課程,因此,本課程的目的是要讓同學在不同科系所提供的資源之間,能有更多學習機會。其次,「人社知識跨界」課程的特色在於強調學校內部與外部的實作場域,提供社會科學科系學生瞭解社會場域(有機蔬菜、動物福利雞蛋的生產流程、在校外有三義生態園區等),以及在實作中與社區居民合作,學習開創不同的社會設計模式。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1. 菲立德•費南德茲---阿梅斯托,2005。《食物的歷史:透視人類的飲食與文明》。左岸出版社。第二、八章。★
2. 艾瑞克•西洛瑟著,陳琇玲翻譯,2002。《速食共和國:速食的黑暗面》。台北: 天下雜誌。第6, 9章。
3. Nestle, Marion,《美味的陷阱:驚爆誇大健康的食品謊言》。世茂出版社。第二篇(4-7章)。★
4. 拉吉•怕特爾,2009。《糧食戰爭:市場、權力以及世界食物體系的隱形之戰》。高寶書版。第1,5,6,9,10章 ★
5. 麥可•波倫著,鄧子衿譯,2012,《雜食者的兩難:速食、有機和野生食物的自然史》。遠足文化。第11—14章。
6. 《消費社會學》中的第五章「廣告」、第六章「東亞地區的美食與旅遊︰個案研究」 ★
7. 鄭斐文,2010,於林富士編《食品科技與現代文明科技食品的社會學:台灣保健食品的科技與社會分析》。稻香出版。★
8. 朱立安•吉巴尼,謝佩妏譯,《吃的美德:餐桌上的哲學思考》。商周出版。Chapter 1, 6, 12。★

參考讀物(請自行閱讀):
9. 《動物權與動物福利小百科》(Encyclpedia of Animal Rights and Animal Welfare )
10. 特拉姆•史都華,2012。《浪費:全球糧食危機解密》。遠足文化。
11. Social Enterprise Insights社企流著,2014,《社企力!社會企業=翻轉世界的變革力量。用愛創業,做好事又能獲利 》。大雁出版社。
http://www.seinsights.asia/info/list/26
12. Michael Allen Fox著,王瑞香譯。《深層素食主義》。關懷生命協會。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食品、消費與社會實踐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