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年第2學期-2180 東亞資本主義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出席參與 15
課堂報告 35
期中報告 20 請於期中考當週以隨堂考試的方式繳交(2000字)內容要求: 以實際授課進度為主。
期末報告 30 請於期末考當週以隨堂考試方式繳交(約2000字)。內容要求:以實際授課進度為主。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60人,已有16 人選讀,尚餘名額44人。
本課程可網路登記,目前已登記人數為 10 人,選上機率為99.9%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刁曼蓬

教育目標

課程目標: 由於金融專業進入門檻極高,但是影響卻無所不在無所。希冀藉由介紹台灣的以中央銀行為核心的金融社會建立,所展現的現代金融社會的內涵,以分析何以金融成為當代資本主義社會資源分配之至高點。且伴隨著全球化的變遷,對政治、經濟、社會造成全面、穿透性的影響與衝擊。 本課程第一部為東亞經濟社會總論﹐兼及1945年台灣光復至1949年台灣之政經情勢﹐以及新台幣發行始因。第二部份以1950年韓戰爆發美國經援台灣至1958年外匯改革﹐與台灣金融市場的萌芽。第三部份為1960年為因應美援停止所採取的19點財經改革方案﹐以租稅減免獎勵投資、發展出口導向的經濟,中央銀在台復業的法治化。第四部份為中央銀行貨幣政策建立貨幣政策建立初始-如何在國民所得只有172美元的困窘情形下﹐藉由鼓勵儲蓄、累積可貸資金以取代美援成為經濟投資的動能。此期間以郵政儲金為典型。第五部份則以1970-80年建立貨幣市場、外匯市場、利率、匯率自由化﹐說明貨幣政策與經濟發展的關連性﹐以及如何成功的渡過兩次國際能源危機。藉由台灣金融社會發展的經驗﹐讓學生明瞭金融如何成為經濟發展中國家的重要手段與發動器。 課程進行方式: 包括演講、討論以及學生對案例的課堂報告,修課學生於課堂報告時需要準備簡報綱要與評論資料,同時需要於每週課前閱讀完指定教材,並且積極收集相關的補充資料。課程重視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討論與分析經驗現象,旨在訓練社會系學生增加對金融專業領域的認識,利用金融與社會的不同議題去反思自身與世界之間複雜且緊密的連結關係,除了關注所處台灣金融體制的轉型與衝擊,同時也能掌握金融全球化對台灣的政治、經濟、文化所造成的影響。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請參考各週進度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東亞資本主義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