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年第2學期-2733 台灣音樂概論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 配分比例 | 說明 |
---|---|---|
期中考 | 30 | |
期末考 | 35 | |
平時成績 | 35 | (1)出席率 (2)課堂表現 (3)期末口頭報告 |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40人,已有41 人選讀,尚餘名額-1人。
本課程可網路登記,目前已登記人數為 6 人,選上機率為-16%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魏心怡教育目標
臺灣是南島語族的發源地、同時也是照葉樹林文化帶以及黑潮文化圈的重要交會點,雖然臺灣是一塊蒫爾小島,卻涵富豐沛的音樂層次。認識台灣各種傳統音樂的歷史發展、音樂風格、樂曲種類與形式,以及在近代快速變遷的社會中所產生的改變(包括衰落與創新)。西洋音樂傳入台灣之後在台灣本土所發展出的西式新音樂創作,以及大眾傳播媒體和流行音樂的發展,亦為本課程所觀照的另一焦點。希望藉由課程內容,使學生對本土音樂有更深入的了解,能夠欣賞傳統音樂的美,並且思考音樂與日常生活、社會、政治的互動關係,以及如何在全球化浪潮之下,開創台灣音樂未來的發展方向。
課程資訊
基本資料
選修課,學分數:0-2
上課時間:三/3,4[MU319]
修課班級:音樂系2-4
修課年級:年級以上
選課備註:
教師與教學助理
授課教師:魏心怡
大班TA或教學助理:尚無資料
Office Hour音樂系兼任教師修習室
授課大綱
授課大綱:開啟授課大綱(授課計畫表)
(開在新視窗)
參考書目
呂鈺秀,《臺灣音樂史》。台北:五南圖書,2003。
呂錘寬,《臺灣傳統音樂》。台北:東華書局,1996。
呂錘寬,《臺灣傳統音樂概論:歌樂篇》,臺北:五南,2005。
呂錘寬,《臺灣傳統音樂概論:器樂篇》,臺北:五南,2007。
林谷芳編,《本土音樂的傳唱與欣賞》。台北: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籌備處,2000。
徐亞湘,《日治時期中國戲班在台灣》。台北:南天書局,2000。
許常惠,《臺灣音樂史初稿》。台北:全音樂譜出版社,1994。
陳郁秀編,《臺灣音樂閱覽》。台北:玉山社,1997。
陳郁秀總策畫,《臺灣音樂百科辭書》。台北:遠流,2008。
陳碧娟,《臺灣新音樂史》。台北:樂韻出版社,1995。
楊麗仙,《臺灣西洋音樂史綱》。台北:橄欖文化事業基金會,1986。
顏綠芬、徐玫玲編撰,《台灣的音樂》。台北:財團法人群策會李登輝學校,2006。
顏綠芬等,《臺灣當代作曲家》。台北:玉山社,2006。
影音資料
吳榮順採錄、監製,《平埔族音樂紀實系列》(8 CDs)。台北:風潮,1998。
吳榮順採錄、監製,《臺灣原住民音樂紀實》(10 CDs)。台北:風潮,1992-2001。
《聽到台灣歷史的聲音》(10 CDs)。台北: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籌備處,2000。
台南孔廟以成書院,《古樂新傳1─雅樂十三音》。台南:台南市文化局。
台南南聲社、蔡小月唱,《南管散曲(Nan-Kouan)》。Paris: Ocora, 1992。
《跳舞時代》。台北:公共電視發行。
《留聲──華人音樂家》(4 DVDs)。台北:公共電視發行,2005。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台灣音樂概論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