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年第2學期-3357 社會:知識份子的圖象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上課參與 25 包括出席情況與議題討論積極程度
課堂報告 30 就每週指定教材內容,進行小組報告並引導問題討論
閱讀摘要 20 每次上課前需交指定教材的摘要或心得
期末報告 25 學期報告,由教師指定主題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50人,已有48 人選讀,尚餘名額2人。
本課程可網路登記,目前已登記人數為 67 人,選上機率為2%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黃國清

教育目標

1.了解知識份子的意涵 2.反省自身追求知識的意義 3.探索理想與現實的落差與矛盾;思索人生觀 4.涵養人文精神

課程概述

通識課程不同於專業課程,實乃著重引導學生主動關懷、探索與實踐人類的終極價值與智慧;同時通識課程所提供的知識,不是專業課程的淺薄化,而是具有厚實感的基礎知識。本校根據創校傳統、校訓與辦學理念訂定通識教育定四大基本素養:求真素養、篤信素養、力行素養與宏通素養,以具體落實本校通識教育之理想。希望本校學生能發揮自主學習精神,在通識課程老師的引導下,逐漸培養其通識教育基本素養,並期待能終身學習。各種基本素養並訂有具體的學習成效指標,以做教學與學習成效之自我檢證的具體指標,分述如下:求真素養(自然領域):1.學習自然科學的方法或哲學以探索物理與生命世界的微妙,2.發揮就事論事的精神,3.能參與科學議題相關的公共事務。篤信素養(人文領域):1.學習人文精神以探索內在自我與領會人類文明的深層價值,2.發展自律精神,3.能運用理性進行道德推理。力行素養(社會領域):1.運用社會科學的方法或哲學以激發學生的傾聽與溝通能力,2.承認與尊重多元差,3.實踐民主審議的精神。宏通素養(跨領域):1.追求人類的整體價值,2.融通求真、篤信、力行等素養於個人生命之中。各領域的課程對於學習成效指標可以跨選,不必拘泥。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陳映真
1990《我的弟弟康雄》。臺北:人間出版社
1990《唐倩的喜劇》。臺北:人間出版社

魯迅2005《魯迅小說全編》。北京工業大學

林賽˙沃斯特 2008《希望的敵人:不發表則滅亡如何導致學術的衰落》。北京:商務印書館

杜斯妥也夫斯基 2004《卡拉馬助夫兄弟們》。台北:志文出版社

屠格涅夫 2000《父與子》。台北:桂冠出版社

Brooks, David 2001《BOBO族:新社會精英的崛起》。臺北:遠流出版社

Furedi, Frank 2006《知識份子都到哪裡去了》。臺北:聯經出版社

鍾明宏 2014《1946被遺忘的臺籍青年》。臺北:沐風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社會:知識份子的圖象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