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年第2學期-5022 文藝社會學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課堂報告 20
期末報告 60
出席與課堂參與 20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10人,已有8 人選讀,尚餘名額2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彭錦堂

教育目標

這門課的目標在於從文學與歷史社會關係的角度拓展與深化研究中國古典與現代文學的思維與方法。我們將介紹文藝社會學的基本概念、研究面向與方法,選讀理論與批評實踐的代表作,藉以探討文學的歷史與美學的辨證關係。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Adorno, Theodor.(阿多諾)"Lyrics and society”〈抒情詩與社會〉收於 Notes to Literature I ( Columbia U., 1991 );亦見The Adorno Reader, ed. Brian O’ Connor (Oxford: Blackwell Publishers, 2000)

Bakhtin, M.M.(巴赫金) The Dialogic Imagination, ed. Michael Holquist (Austin:U of Texas, 1981)
《巴赫金全集》共六卷(石家莊:河北教育,1998)

Belsey, Catherine.Critical Practice ( Routledge, 1980)

Benjamin, Walter.(班雅明)《迎向靈光消逝的年代》(許綺玲譯。台灣攝影工作室,1998)
《發達資本主義時代的抒情詩人》(張旭東等譯。北京三聯,1989 )
《說故事的人》(林志明譯。台灣攝影工作室,1998)
《啟迪》(張旭東等譯。香港牛津,1998)

Bourdieu, Pierre.(布迪歐)The Field of Cultural Production ( Columbia U., 1993 )
《藝術的法則──場的生成與結構》(劉暉譯。北京:中央編譯,2001)

Clark, Katerina &Holquist, Michael (霍奎斯特) Mikhail Bakhtin (Boston: Harvard U,1984)
《米哈伊爾•巴赫金》(語冰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 2000)

Eagleton, Terry.(伊戈頓)Ideology: An Introduction ( Verso, 1991 )
Marxism and Literary Criticism ( Berkeley: U. of Calif.,1976 )
*《馬克思主義與文學批評》( 文寶譯。南方叢書,1987)

Escarpit, Robert.《文學社會學》(葉淑燕譯。遠流,1990)

Goldmann, Lucien.(戈德曼)Essays on Method in the Sociology of Literature( Telos,1980 )

Lukacs, Georg.(盧卡奇)《小說理論》(楊恆達譯。五南)
《現實主義論》(陳文昌譯。雅典文庫)

Williams, Raymond.(雷蒙•威廉斯)* Marxism and Literature ( Oxford U. Press, 1977 )
* Keywords: A Vocabulary of Culture and Society ( Oxford U.

何金蘭*《文學社會學》(桂冠,1989)

劉昌元*《盧卡奇及其文哲思想》(聯經,1991)

劉康《對話的喧聲:巴赫汀文化理論述評》(麥田,1995)

王才勇《現代審美哲學:法蘭克福學派美學論述》(書林,2000)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文藝社會學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