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年第2學期-6417 藝術理論與社會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 配分比例 | 說明 |
---|---|---|
平時表現 | 30 | |
文獻回顧memo與導讀報告 | 30 | |
期末報告 | 40 |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70人,已有10 人選讀,尚餘名額60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洪儀真教育目標
藝術理論的內涵,涉及的不僅是美學面向的探討,也和廣泛的社會思潮、藝術界外部的社會變遷有所關連。藝術理論與社會的連帶性有許多層面值得探索,本課程特別從最根本的提問:「藝術是什麼?」出發,這項命題蘊含著濃厚的藝術社會學意義,因藝術的定義在人類史上從未定於一尊,卻在各個特定的時期、每個既定的藝術界裡擁有約定俗成的主流定義,以及更多非主流的迥異定義。若無法掌握「藝術是什麼?」的社會學意涵,似乎難以徹底開展藝術社會學的研究。本課程選擇美國哲學家暨藝術評論者Arthur C. Danto關於藝術終結論的兩本著作進行深入研讀,探討藝術定義之歷史流變,進而從中探究藝術理論與社會變遷的關連。早在1964年,Danto 已經為文 <藝術界>(The Artworld),思辯Andy Warhol同年作品Brillo cartons 所爆發的藝術定義爭議:究竟Andy Wahol所創作的Brillo箱子,與擺置在賣場裡的同樣箱子有何不同?外觀上兩者雷同,但為何前者是藝術作品,後者卻只是日常用品?此文可說開展了 Danto對於藝術本質的哲學思考。而他在1984年,20年後所主張的「藝術終結」概念,看似一個聳動大膽的主張,然而Danto藝術終結的概念並非意味著藝術之死,而是主張現代主義興起後,傳統藝術史的宏大論述已不復存在,而現代主義所主張的純粹性,也在當代藝術發展過程中被揚棄,呈現出難以使用任何標準來衡量藝術的自由多元創作時代,藝術也不在定於繪畫一尊,在題材與媒材上皆多元化,更進一步改寫當代美術館的體質、策展人的屬性、以及藝術與公眾的關連; 藝術歷史終結,當代藝術被Danto詮釋為後歷史的藝術(Post-Historical Art)。
課程資訊
基本資料
選修課,學分數:0-3
上課時間:二/6,7,8[SS304]
修課班級:社會碩博1,2
修課年級:年級以上
選課備註:不開放隨班附讀
教師與教學助理
授課教師:洪儀真
大班TA或教學助理:尚無資料
Office Hour與授課教師約定
授課大綱
授課大綱:開啟授課大綱(授課計畫表)
(開在新視窗)
參考書目
四、主要讀本:
➢ Arthur C. Danto, 1986, The Philosophical Disenfranchisement of Art. New York :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中譯本:亞瑟.丹托(Arthur C. Danto)著 ,歐陽英譯,2001,《藝術的終結》。江蘇: 江蘇人民出版社。
➢ Arthur C. Danto, 1997, After the End of Art: Contemporary Art and the Pale of the Pale of History. Princeton, N.J. :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中譯本:亞瑟.丹托(Arthur C. Danto)著 ,林雅琪、鄭惠雯譯,2004,《在藝術終結之後》。臺北:麥田出版社。
五、二手資料參考:
➢ 梁光耀著,2013,《藝術終結:論丹托的藝術哲學》。臺北:五南出版社。
➢ 黨聖元主編,吳子林選編,2011,《藝術終結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藝術理論與社會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