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年第1學期-2158 時間與社會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每週研讀整理 (issue memo) 60 此為個人作業。請針對各週的指定文本進行研讀整理,撰寫內容可以包含文本主旨、論述脈絡、關鍵概念闡釋、讀後心得、質疑與評論、延伸比較等。字數約為1500字。
課堂導讀 10 以小組為單位,每組需要負責至少一次的文本導讀(視修課人數而定)。請將導讀資料以PPT或紙本方式呈現,選擇以紙本方式呈現者,請影印紙本給所有課程參與者。
學期報告:考察「時間」 20 以小組為單位,請各組在期中考週之前選擇一個跟時間有關的現象或議題,並嘗試從社會學的角度來分析。
課堂參與和隨堂作業 10 依據出席課程、參與討論、隨堂作業的狀況來進行評分。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60人,已有41 人選讀,尚餘名額19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王美淳

教育目標

生活中的許多面向都與時間相關,從永恆、宇宙運行,乃至日常生活。它不僅涉及世界的想像與構成,更影響個人和集體生命的形塑。再者,時間也作為許多知識、學科的不同預設而起著作用。本學期課程「時間與社會」旨在探究社會中的時間想像和規則,以及社會學者們與社會思想家們如何處理時間論題。希望通過文本研讀,來幫助我們管窺時間的奧秘、時間與社會的關係、社會學的時間想像,並藉以返回自身生命,豐富並深化自己對於時間的感受、想像與思辨。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Levine, Robert(勞勃.勒范恩)著,馮克芸等譯:《時間地圖:不同時代與民族對時間的不同解釋》。台北市:台灣商務,1997。
路易.加迪等著,鄭樂平、胡建譯:《文化與時間》。台北市:淑馨出版社,1992。
Le Goff, Jacques著,周莽譯:《試談另一個中世紀:西方的時間、勞動和文化》。北京:商務印書,2014。
Baert, Patrick(帕特里克.貝爾特)著,陳生梅、擺玉萍譯:《時間、自我與社會存在》。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
John Hassard編:《時間社會學》。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
Simmel, Georg(西美爾)著,陳戎女等譯:《貨幣哲學》。北京:華夏出版社,2002。頁382-421〔=第六章,〈生活風格〉,第三節〕。
Elias, Norbert(埃利亞斯)著,劉佳林譯:〈時間與定時〉。收錄於同作者與譯者:《論文明、權力與知識:諾貝特.埃利亞斯文選》。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5。頁234-246。
Braudel, F.(布勞岱)著,劉北成譯:〈歷史學和社會科學:長時段〉。收錄於同作者與譯者:《論歷史》。台北市:五南,1991。頁27-66。
Tomlinson, John著,趙偉妏譯:《速度文化:即時性社會的來臨》。新北市:韋伯文化國際,2011。
Sandel, Michael J.(邁可.桑德爾)著,吳四明、姬健梅譯:〈插隊〉。收錄於同作者與譯者:《錢買不到的東西:金錢與正義的攻防》。台北市:先覺,2012。頁35-64。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時間與社會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