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年第1學期-5573 國際經營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出席暨平時成績 30
口頭報告成績 40
期末考成績 30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70人,已有19 人選讀,尚餘名額51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劉仁傑

教育目標

20世紀的產業發展,特別是到1970年代為止的美國大型企業發展經驗,塑造了開放論的全盛期。1980年代日本產業在幾近所有領域領先美國產業,強烈認同論傾向的日本模式成為全球管理顯學。1990年代中期以降的全球化風潮,跨國代工蓬勃發展,再度帶動產業管理的開放論風潮。隨著2000年代初期的美國創新泡沫破滅,日本的汽車產業依然獨領風騷,認同論的舊酒,用「精實系統」的新瓶,再度席捲全球。2008年底開始的金融風暴、美國佔領華爾街運動、歐債問題、中國發展疲憊、日本長期不振…,國際經營面臨全新的不確定性。這個動向,讓我們需要用一定的歷史深度,特別是從歐洲的縱深觀點,重新檢視國際經營的發展脈絡。

課程概述

20世紀的產業發展,特別是到1970年代為止的美國大型企業發展經驗,塑造了開放論的全盛期。1980年代日本產業在幾近所有領域領先美國產業,強烈認同論傾向的日本模式成為全球管理顯學。1990年代中期以降的全球化風潮,跨國代工蓬勃發展,再度帶動產業管理的開放論風潮。隨著2000年代初期的美國創新泡沫破滅,日本的汽車產業依然獨領風騷,認同論的舊酒,用「豐田模式」、「精實系統」的新瓶,再度席捲全球。 台灣產業完全沒有自外於這個全球化風潮。與品牌聯手,自行車、資訊電子產業相繼受惠於大陸的改革開放,大舉擴大生產規模。汽車產業與汽車零組件產業,也因為大陸投資成為贏家,甚至改變了國際定位。台商參與中國大陸經濟發展的事業有成,並不等於台灣本身產業得以發展與轉型。 本課程旨在透過代表性文獻之解讀,探討百年一度的金融危機之下國際經營管理的本質與課題,並進一步深層思考台灣產業的可能出路。。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1. Jones, G. Multinationals and Global Capitalism: From the Nineteenth to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5.
2. Cavusgil, S. Tamer, Gary Knight and John Riesenberger, International Business: The New Realities, 3/E, Prentice Hall, 2014. (國際企業:當代理論與實務,彭玉樹等譯,華泰文化,2015年)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國際經營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