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年第1學期-6465 文化社會學專題:自我社會誌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課堂討論 30 缺課三次者請自動退選本課程
Issue Memos 30 繳交篇數少於三次者,視同不及格
期末報告 40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70人,已有12 人選讀,尚餘名額58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黃崇憲

教育目標

本課程旨在探討和求索「自傳的社會學書寫」之可能,並將之暫名為「自我社會誌」。相較於傳統的自傳大都集中在個人生平事蹟,「自我社會誌」之特點在強調時代與個人的多重疊合、歧出、對映、互涉。相較於許多學者的自傳(如Clifford Geertz, After the Fact (1995) 中譯本《後事實追尋》群學出版社,2009;《社會學家何為?》,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大多停留在「學術自述」的層面,將焦點集中在academic research/career development上,「自我社會誌」企求以自我生命敘事,對所經歷過的戰後台灣現代性進程做濃描述與深度詮釋。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1. 菲利浦.勒熱納,楊國政譯,2001,《自傳契約》。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 葉啟政口述,何榮幸執筆,2013,《彳亍躓頓七十年:恰似末代武士的一生》。台北:遠流。
3. 史明口述史訪談小組,2013,《穿越紅潮》(史明口述史一)。台北:行人文化實驗室。
4. 史明口述史訪談小組,2013,《橫過山刀》(史明口述史二)。台北:行人文化實驗室。
5. 史明口述史訪談小組,2013,《陸上行舟》(史明口述史三)。台北:行人文化實驗室。
6. 陳映真,2004,《父親》(陳映真散文集1)。台北:洪範。
7. 陳列,2013,《躊躇之歌》。新北市中和區:INK印刻文學。
8. 鄭鴻生,2001,《青春之歌:追憶1970年代台灣左翼青年的一段如火年華》。台北:聯經。
9. 吳永毅,2014,《左工二流誌:組織生活的出櫃書寫》。台北:台灣社會研究雜誌出版:唐山發行。
10. 楊渡,2014,《水田裡的媽媽》(上、下)。台北:南方家園文化。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文化社會學專題:自我社會誌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