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年第1學期-6663 社會科學研究法:質性研究法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 配分比例 | 說明 |
---|---|---|
期末(書面及口頭)報告 | 40 | |
指定閱讀材料導讀與課堂參與 | 45 | |
期末報告評論 | 15 |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10人,已有5 人選讀,尚餘名額5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陳俊明教育目標
本課程在使碩士班學生了解、熟悉,以非數量化方式詮釋資料的歷程;具體而言,透過由訪問或觀察所獲、既存文件與統計數據等各種原始資料,發掘其中所含攝的概念和關係,組織成一個理論性的架構。因此除提供修課學生諸如深度訪談、焦點團體座談及參與觀察等研究策略的使用時機及進行技巧外,並特別著重資料分析能力的培養,期能有助於學生瞭解社會科學質性研究的本質,提升學生鑑賞及批判相關文獻的能力。
課程概述
“該問什麼樣的問題?該觀察那些面向?應該蒐集那些資料?用什麼方法蒐集資料?如何判讀資料?該如何整合?怎麼下判斷?”
研究社會科學的人,如何去了解社會現象?去耙梳其中複雜的脈絡關係?又如何做出合乎邏輯的解釋?了解社會現象,必須在某種嚴格界定的參考架構中進行。其中,除了相關的理論指引外,更需要一套合乎科學的方法來蒐集、分析資料以獲得有用的資訊。
簡單而言,社會科學研究法乃是針對問題而尋求答案的一種過程,也是一種邏輯思考的訓練。社會科學研究法不僅是一種方法,一種工具,更是吾人追尋知識的思考架構。換言之,吾人是有系統地使用這些方法來了解所謂的「事實」。社會科學研究法這門課希望能達到下列目標:
一、 了解社會科學研究的目的與重要性。
二、 探討理論與研究的關係。
三、 明瞭調查結構設計之作用。
四、 觀察方法的應用。
五、 資料分析方法之掌握。
課程資訊
基本資料
必修課,學分數:3-0
上課時間:二/7,8,9
修課班級:公共專班1,2
修課年級:年級以上
選課備註:三組共選
教師與教學助理
授課教師:陳俊明
大班TA或教學助理:尚無資料
Office Hour二/7,8,9
授課大綱
授課大綱:開啟授課大綱(授課計畫表)
(開在新視窗)
參考書目
謝國雄,2008,以身為度、如是我做—田野工作的教與學,一版二印,台北
市:群學出版社。(謝)
胡幼慧主編,1996,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市:
巨流。(胡)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市:心理出版社。(潘)
蕭瑞麟,2006,不用數字的研究 : 鍛鍊深度思考力的質性研究,臺北市:臺
灣培生教育出版,紅螞蟻總經銷。(蕭)
朱柔若譯,2000,W. Lawrence Neuman,著,社會研究方法:質化與量化取向,
台北市:揚智出版社。(朱)
任凱、王佳煌譯,2006,John. Lofland and Lyn H. Lofland著,質性研究
法:社會情境的觀察與分析,台北:學富。(任&王)
吳芝儀、廖梅花譯,2001,A. Strauss, and J. Cobin著,質性研究入門:紮
根理論研究方法,嘉義:濤石文化。(吳&廖)
=================================
Brower, Ralph S., Abolafia Mitchel Y. and Carr, Jered B., 2000, “On Improving Qualitative Methods in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Administration & Society, 32(4):363-397.
Yang, Kaifeng and Miller, Gerald J., 2008,Handbook of Research Methods in the Public Administration, 2nd edition, Taylor and Francis Group, LLC.
顧瑜君譯,Harry F. Wolcott著,1998,質性研究寫作,台北市:五南圖書
公司。(顧)
李政賢譯,Catherine Marshall & Gretchen B. Rossman著,2006,質性
研究:設計與計畫撰寫。台北市:五南。
瞿海源主編,2008,調查研究方法,台北:三民。(瞿)
畢恆達,2005,教授為什麼沒告訴我─論文寫作的枕邊書,台北:學富。
柯志明著,2003,米糖相剋:日本殖民主義下台灣的發展與從屬,臺北市:
群學出版社。
張英陣校閱,2000,質化研究與社會工作,台北:紅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黃惠雯等譯,2003,最新質性方法與研究,臺北縣永和市: 韋伯。(黃)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社會科學研究法:質性研究法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