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年第2學期-2161 移民社會學導論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課堂導言 15
每週memo 15
課堂參與 15
「南洋姐妹會」演講心得報告 10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60人,已有51 人選讀,尚餘名額9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呂秀玲

教育目標

不知道社會系一、二年級的新生,對於「移民社會學」的想像是什麼?為了開發大家的社會學想像,我鎖定「東南亞移民」此社群,包括以婚配途徑移居台灣的「外籍配偶」;與因應勞動力需求的「家庭幫傭」或「看護工」等。由於與我的生命經驗之交集,我所關注的議題對焦於女性移民在台灣的生存處境與遷移過程。 透過移民社會學的爬梳,我們可以檢視性別向度如何更廣更深地交織於階級、種族與國籍等不同層面,促使我們更加警覺於台灣的社會問題,為何根柢糾結的方方面面。 對焦於勞動市場的現狀,我們看到了越來越多的南洋姐妹投入了台灣在地的小吃店經營行列,她們所展露出的頭家娘親和特質如何與其生存策略配合得相得益彰! 身為一名女性社會學者,我嘗試從女性移民的立足點,深入探查她們的日常生活,我們期望更能真實揭示她們在台灣生活的過程, 最終達到更為公平正義的社會!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夏曉鵑,2005,〈全球化下台灣的移民/移工問題〉
(收錄於瞿海源、張苙雲主編,《台灣的社會問題2005》,頁328-367)
曾嬿芬,2007,〈研究移住/居台灣:社會學研究現況〉
(《台灣社會研究季刊》,66:75-103)
藍佩嘉,2002,〈跨越國界的生命地圖:菲籍家務移工的流動與認同〉
(《台灣社會研究季刊》,48:169-218)
藍佩嘉,2008,《跨國灰姑娘》
夏曉鵑,2006,《不要叫我外籍新娘》,頁12-48、170-205。
藍佩嘉,2007,〈性別與跨國遷移〉,《性別向度與台灣社會》,頁225-248。
夏曉鵑,2002,《流離尋岸》
張翰璧,2007,《東南亞女性移民與台灣客家社會》,ch5,頁95-137。
王宏仁,2001,〈社會階層化下的婚姻移民與國內勞動市場:以越南新娘為例〉(《台灣社會研究季刊》,41:99-127)
田晶瑩、王宏仁,2006,〈男性氣魄與可「娶」的跨國婚姻〉
(《台灣東南亞學刊》,3(1):3-36)
夏曉鵑,2008,〈實踐式研究的在地實踐〉,《流動與根著》,頁437-475。
潘淑滿,2004,〈婚姻移民女性、婚姻暴力與公民權〉,《社會工作與社會政策》,8(1):85-132。
林津如,2000,〈「外傭之戰」與女人之戰:女性主義策略再思考〉,
(《台灣社會研究季刊》,39:93-151)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移民社會學導論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