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年第2學期-3363 社會:台灣廟會文化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學期考試 50 學期中和期末舉行測驗,參考題、考古題詳見教學平台•
學期報告 50 學期末完成本學期研究心得寫作一篇,題目可在課程範圍自訂•
課堂互動表現及出席率 20 加權分數增減20分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50人,已有47 人選讀,尚餘名額3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周 明

教育目標

台灣廟會活動是當今台灣民間活力最為豐沛、與庶民生活關係最密切的常民文化,全臺各地不分山海城鄉、不分歲時四季,隨時呈現出一片莊嚴隆重、生氣蓬勃的廟會活動景象,充分顯現台灣常民生活文化的精神凝聚力。透過本課程的介紹探討,可以讓修習學生觀察、體會台灣庶民生活層面的宗教現象,擴大人文視野及襟懷,進一步學會用理解和包容的態度,深入探索和欣賞另一種灣生命力的文化現象。以此培養學生求真、篤信、力行、宏通的基本素養,達成博雅教育目標。

課程概述

透過本課程的介紹探討,可以讓修習學生觀察、體會台灣庶民生活層面的宗教現象,擴大人文視野及襟懷,進一步學會用理解和包容的態度,深入探索和欣賞另一種灣生命力的文化現象。觀察及探索台灣民間信仰與節慶中的廟會活動,以了解此項活動的文化內涵,對其傳承、發展、變遷及現況做深入分析介紹與討論,增進對台灣廟會文化呈現於社會之意義與功能的認知。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1、 李豐楙、朱榮貴主編,《儀式、廟會與社區:道教、民間信仰與民間文化》,1996,中央研究院文哲研
究所。
2、 李豐楙等,《第一屆宗教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佛光大學宗教文化研究中心。
3、 李豐楙總編纂,《東港迎王:東港東隆宮丁丑正科平安祭典》,1998,台灣學生書局。
4、 林美容,《媽祖信仰與台灣社會》,2006,博揚文化出版。
5、 周 明,《台灣民間信仰FUN電書》,2007,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6、 周 明,〈三月瘋媽祖•文化行銷現隱憂〉,聯合報,民國91年4月22日,15版。
7、 周 明,〈神秘威武的街頭舞者─「八家將」與「官將首」淺釋〉,台灣源流季刊,97年夏,43期,頁101-109。
8、 周 明著,〈台灣媽祖進香動的社會意義與功能〉,2011年媽祖國際文化節學術研討會,台中市文化局。
9、 黃文博,《站在台灣廟會現場》,2002,常民文化出版。
10、 董芳苑,《探討台灣民間信仰》,2008,常民文化出版。
11、 謝宗榮,《台灣的廟會文化與信仰變遷》,2006,博揚文化。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社會:台灣廟會文化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