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年第2學期-5052 西洋文學批評理論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 配分比例 | 說明 |
---|---|---|
導讀及上課參與 | 50 | |
期末報告 | 50 |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8人,已有8 人選讀,尚餘名額0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朱衣仙教育目標
一、 使中文系研究生具備對西方文學批評理論與批評方法的基本瞭解。
二、 藉由對一手理論文本的研讀,使學生觀察到不同理論之間語境的差異與互通的脈絡。
三、 藉由議題的討論,說明理論文本在不同議題的應用方式,並研讀應用西洋文學批評理論的學術論文,使學生得以將理論應用於其所感興趣的研究課題。
課程概述
西洋文學批評理論是解析文學、藝術、文化或社會的一種工具。文學的研究者可藉理論聚焦於特定視點、找到立論依據或建立論述架構,也可藉以跨領域連結不同藝術類別的文本,或將文本與產生該作品的文化情境脈絡化。雖然西洋文學批評理論產生的情境與生產出中國文學作品的文化脈絡不同,但華文學界卻能從中轉化出許多相應的本土化論述。因此,本課程擬透過對西方自古以來的重要文學批評理論的介紹、一手理論文本的研讀、論述應用分析與論述應用實作等方式,引領學生認識這些理論,共同探討這些理論應用在學生所從事之研究課題的可能。課程的第一階段將對西方文學批評理論流派、發展及主要理論文本做概論式介紹。在課程的第二階段,則以幾個重要議題為單元,共同環繞這些議題進行理論研讀,以檢視不同批評理論對該議題的闡釋方式,並討論華文學界如何在本土化的語境中關注這些議題及在相關研究應用理論的方式。所擬議題為暫定,在瞭解每位學生的研究興趣後再行調整。
課程資訊
基本資料
必修課,學分數:0-2
上課時間:二/11,12[H535]
修課班級:中文專班2
修課年級:年級以上
選課備註:
教師與教學助理
授課教師:朱衣仙
大班TA或教學助理:尚無資料
Office Hour四/5,6,7,8 或另行以電郵約定見面時間
授課大綱
授課大綱:開啟授課大綱(授課計畫表)
(開在新視窗)
參考書目
Benjamin, Walter. “Thesis on the Philosophy of History.” Illuminations. Ed. Hannah Arendt. London: Fontana, 1999. 245-58. (漢娜阿倫特(Hannah Arendt)編,《啟迪──本雅明文選》(Illumination: Essays and Reflections),張旭東等譯,三聯書店,2008。
Schocken Books, 1968). 217-251 (班雅明。《迎向靈光消逝的年代》。許綺玲譯。台北:台灣攝影工作室。1998)
Brooker, Peter. A Glossary of Cultural Theory。(彼得布魯克:《文化理論詞彙》。王志弘等譯。台北﹕巨流,2003)
Cavallaro, Dani. Critical and Cultural Theory: Thematic Variations. London: Athlone P., 2001. (丹尼卡瓦拉羅:《文化理論關鍵詞》。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5。 )
Eagleton, Terry。《文學理論導讀》。吳新發譯。台北:書林,1993。
Fokkema, Douwe & Elrud Ibsch. Theories of Literature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二十世紀文學理論》。
Hall, Stuart & 陳光興。《文化研究:霍爾訪談錄》。台北:元尊文化,1998。
Selden, Raymond etc., A Reader’s Guide to Contemporary Literary Theory。(雷蒙塞爾登:《當代文學理論導讀》。林志忠譯。台北:巨流,2005)
朱立元、李鈞編,《二十世紀西方文論選下卷》II,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朱立元、李鈞編,《二十世紀西方文論選上卷》I,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朱剛:《二十世紀西方文藝文化批評理論》。台北:揚智,2002。
朱剛:《二十世紀西方文論》。北京:北京大學,2006。
夏鑄九、王志弘編,《空間的文化形式與社會理論讀本》。台北:明文,1993。
張京媛編:《後殖民理論與文化認同》。台北:麥田,2007。
斯皮瓦克,《從解構到全球化批判:斯皮瓦克讀本》。北京:北京大學,2007
楊冬:《文學理論:從柏拉圖到德里達》。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西洋文學批評理論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