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年第2學期-6647 跨域治理專題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 配分比例 | 說明 |
---|---|---|
出席、態度、討論與是否遵守上課規則 | 20 | |
一次課堂導讀含個案分享 | 40 | |
研讀筆記 | 40 |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12人,已有12 人選讀,尚餘名額0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王光旭教育目標
本課程的目的,是希望結合傳統公共管理研究與現今社會發展所引發的「網絡化」現象的觀察,使同學對於跨域管理的重要性與在地性能有更為深刻的認識,課程內容較為適合有志往公共行政或公共事務相關研究所進修,或期望未來能在公部門中服務者。本課程前1/3,希望藉由相關理論的引介與討論,以及國外經驗的介紹,讓同學在概念上對於跨域管理的實務議題有獨立思考與分析的能力;接著在課程後2/3的單元中,將跨域管理的實務議題區分為「公私協力」、「政治、行政與府際關係」、以及「組織間協調」等三個主要方向來討論,並在期末的時候讓同學於課堂中分享自己對於個案研究的心得與發現,以收理論與實務結合的果效。
課程概述
次大戰後,由於經濟發展與對人民服務項目的增加,促使政府的規模不斷的膨脹,變成Waldo眼中所謂的「行政國」(Administrative State)。然石油危機後,各國政府體認到人民的需求無限,政府財政的能力有限的客觀事實,從1980年代起開始力行向右派靠攏的節約政策,權力下放,推動以顧客為導向,結果、效率與效能並重的管理理念,並結合企業與民間的資源,共同推動公共管理的工作。舉凡公私協力、跨域管理、協作管理、危機與災難管理、政策過程等等,都無可避免的面臨了參與多元化,運作複雜化,責任分散化的事實。換言之,現今大部分公共管理工作,已非政府部門單獨執行即可,必須跨越組織與地域疆界的藩籬,結合政府與民間的力量,建立最經濟,最易於管理的網絡關係,營造1+1大於2的綜效,以致於跨域所造成的網絡(network)與協作(collaboration)的運作機制,已成為理論與實務無可迴避的現象。這種殷切的需求,非但已成為國內外公共行政與公共事務系所的顯學,也成為文官培訓的重要課程,更顯示各級政府應培養公共管理者具有成為「跨域協調者」(boundary spanners)的能力。
課程資訊
基本資料
選修課,學分數:0-2
上課時間:二/12,13
修課班級:公共專班1,2
修課年級:年級以上
選課備註:三組選修
教師與教學助理
授課教師:王光旭
大班TA或教學助理:尚無資料
Office Hour請事先約定
授課大綱
授課大綱:開啟授課大綱(授課計畫表)
(開在新視窗)
參考書目
目前國內外均沒有能完全涵蓋跨域管理議題的專門著作可供當作教科書,本課程將根據每週不同主題指定相關的中文專書章節與中文期刊論文做為教材之用,英文教材則做為參考之用。
若對此領域有興趣的同學,中文的部分可以參考以下的相關書籍,做進一步的進修之用:
1.江明修主編,(2008),《第三部門與政府:跨部門的治理》,台北:智勝。
2.李長晏,(2007),《邁向府際合作治理:理論與實踐》,台北:元照。
3.陳敦源,(2009),《民主治理:公共行政與民主政治的制度性調和》,台北:五南。
4.蕭新煌、官有垣、陸宛蘋编,(2009),《非營利部門:組織與運作》,台北:巨流。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跨域治理專題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