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年第2學期-7054 當代亞洲城市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Class work 20次 40
Project work 4 次 40
Personal work 1份 20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20人,已有9 人選讀,尚餘名額11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羅時瑋

教育目標

二十一世紀前後,亞洲經濟蓬勃而快速成長,中國與印度崛起為全球巨大經濟體; 亞洲文化的特質也正急速竄紅,亞洲海洋區域節點都會的「都市性」(urbanity)演變以及其所帶動的鄉鎮腹地的變化,成為世界文明史不可忽視的一環,它們混合了複雜的人種、特殊的歷史與文化、獨特的地理狀況、以及現代化過程。 建築專業者勢必參與到這亞洲興起的新浪潮中,所以必須了解亞洲、並建構亞洲都市論觀點。 本課程探討對象皆為各所在國的龍頭城市、全球經濟金融文化與消費流行節點,著重城市建築(the architecture of the city)、都市型態學(Typo-morphology)、都會研究的分析討論。 本學期課程聚焦在亞洲華人城市---香港、上海與台北,東北亞的北京、東京與漢城,東南亞的曼谷、新加坡與南亞的孟買,它們是東亞地中海至印度洋海域中的重要都會,歷經十六世紀以來歐洲勢力東漸、亞洲內部劇變的歷史,也在世界史(特指現代史)中扮演特殊的門戶角色。 本學期課程也規劃亞洲外的案例比較部分(如紐約),希望透過比較以獲得對亞洲城市更深入了解,另外也加入二十世紀後快速崛起的新興都會---深圳與杜拜---的觀察,因此預期提供較寬廣的亞洲視野(對個別城市較不專精深入),並在課堂進行過程與同學共同思考亞洲城市特質及其時代角色等議題。 本課程將以課堂講授與同學報告為主,以上述四個華人城市為對象,從19世紀到當今發展歷程,分階段/選樣區案例作分組探討與發表報告。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Lynch, Kevin. The Image of the City.
___________. A Theory of Good City Form.
Alexander, Christopher. City is Not A Tree.
__________________. Pattern Language.
Venturi, Robert. Learning From Las Vegas.
Koolhaas, Rem. Delirious New York.
Lim, William.
Jinnai, Hidenobu.
Saunders, Doug. Arrival City: The Final Migration and Our Next World. 《落腳城市:最終的人口大遷徙與世界的未來》,台北:麥田,2011。
Sieverts, Thomas. Cities Without Cities: An Interpretation of the Zwischenstadt. London: Routledge, 2003.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當代亞洲城市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