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年第2學期-2156 技術與社會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 配分比例 | 說明 |
---|---|---|
出缺席 | 30 | 本學期共十八周,扣除開學、期中考、期末考,仍餘15周。每一周的配分為總分的2分,無故缺席者為0分,若無法前來上課,請事先請假,請假次數在三次以內者,每次仍可得1分。 |
讀書報告 | 30 | 1.請針對課程安排中的PartⅠⅡⅢ,整理你認為重要的觀點、分析及心得,一共三份(每份5%,共15%),每份的規模不得少於1,500字。繳交日期不得晚於第十八週的上課日。 2.請在相關參考書目中挑選一本閱讀,並整理文本重點與讀後心得(15%),讀書報告的規模不得少於4,000字。繳交日期不得晚於第十八週的上課日。 |
分組期末報告 | 40 | 請以4-5人為一組,挑選一個技術物做為主題進行資料的蒐集、閱讀與報告撰寫,並於第17-18週進行口頭報告(15%)。期末報告應該包含技術物的發展歷史、在當代生活中的應用、及對當代生活中的哪些特定面向(如性別、階級、族群等)造成影響。書面報告規模不得少於10頁(25%,標準版面,12號字,1.5行距),繳交日期不得晚於第十八週的上課日。 |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60人,已有14 人選讀,尚餘名額46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教育目標
當代資本主義社會立基於十八十九世紀以降一系列的技術物的發明與使用,蒸汽機打破了人力與獸力的限制,鐵路與火車使民族國家及隨之形成的國內市場成為可能,電力系統與生產的機械促成了工業生產的穩定擴大,晚近以來,資訊科技的發展更使全球化加速進行。然而技術物不僅是構成了我們日常生活中的物質結構,重塑了人際互動的關係結構。居家生活中的科技運用,不僅改變了對生活品質的要求,同時也使在家庭女傭的需求快速的消失。大量生產系統的普及化,促成了普羅工人取代工匠,成為生產的主力。
本課程聚焦於技術物的發展與使用及其對當代社會的衝擊,並區分為三個部分:首先,介紹技術的社會建構、使用者的詮釋彈性、技術物的政治性及大形技術系統等的基本概念。其次,聚焦於工作現場與家庭這兩個日常生活中最核心的場景,討論因技術的變遷而引發的衝擊。最後,聚焦技術與人際互動、地方知識、國族認同及公眾參與/民主生活等不同面向的互動。
課程資訊
基本資料
選修課,學分數:0-3
上課時間:四/2,3,4[C204]
修課班級:社會系1,2
修課年級:年級以上
選課備註:推廣部隨班附讀請獲得老師同意。
教師與教學助理
授課教師:黃俊豪
大班TA或教學助理:尚無資料
Office Hour週四下課後
授課大綱
授課大綱:開啟授課大綱(授課計畫表)
(開在新視窗)
參考書目
詳見教學進度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技術與社會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