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年第2學期-3260 人文:媒體哲學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出席率 10
平時成績 20 課前預期,參與討論
期中考 30 小組口頭報告
期末考 40 小型論文,抄襲一律零分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60人,已有36 人選讀,尚餘名額24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林薰香

教育目標

透過麥克魯漢《認識媒體》,初步認識媒體的特質,作為中介的媒體如何成為人之延伸以及當代媒體科技於哲學引發之課題。 透過理論學習,理論與媒體應用以及批判,瞭解媒體發展及對社會的影響,因此口報小組亦分為三種組別:分為理論,實際應用(觀察、分析)和批判(觀察,分析)三大部分。 理論部分:媒體即訊息,冷媒體與熱媒體,人之延伸,混種媒體。 應用部分:將以上理論應用於言語與文字,數字和錢,衣著和房舍,新聞,廣告,照片,電影,電視,資訊戰等。 批判部分:以上兩部分的批判(含對社會影響的批判)。

課程概述

通識課程不同於專業課程,實乃著重引導學生主動關懷、探索與實踐人類的終極價值與智慧;同時通識課程所提供的知識,不是專業課程的淺薄化,而是具有厚實感的基礎知識。本校根據創校傳統、校訓與辦學理念訂定通識教育定四大基本素養:求真素養、篤信素養、力行素養與宏通素養,以具體落實本校通識教育之理想。希望本校學生能發揮自主學習精神,在通識課程老師的引導下,逐漸培養其通識教育基本素養,並期待能終身學習。各種基本素養並訂有具體的學習成效指標,以做教學與學習成效之自我檢證的具體指標,分述如下:求真素養(自然領域):1.學習自然科學的方法或哲學以探索物理與生命世界的微妙,2.發揮就事論事的精神,3.能參與科學議題相關的公共事務。篤信素養(人文領域):1.學習人文精神以探索內在自我與領會人類文明的深層價值,2.發展自律精神,3.能運用理性進行道德推理。力行素養(社會領域):1.運用社會科學的方法或哲學以激發學生的傾聽與溝通能力,2.承認與尊重多元差,3.實踐民主審議的精神。宏通素養(跨領域):1.追求人類的整體價值,2.融通求真、篤信、力行等素養於個人生命之中。各領域的課程對於學習成效指標可以跨選,不必拘泥。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麥克魯漢:認識媒體。人的延伸。譯者:鄭明萱。台北,貓頭鷹。
M. McLuhan: Understanding Media. London, NY: Routledge.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人文:媒體哲學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