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年第2學期-3369 社會:科技、社會與正義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平常成績 25 出席、參與討論、隨堂報告與測驗
閱讀心得報告 25 從參考讀物中選擇一本纂寫閱讀心得報告
期中考 25 前九週範圍
期末考 25 後九週範圍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85人,已有87 人選讀,尚餘名額-2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牛惠之

教育目標

本課程希望能於帶領學生了解在合宜的制度的表象下所可能因為商業利益、科技競爭、政治訴求、私人因素等所衍生的不正義現象。透過藥商利益與AIDS疫情、跨國人體試驗、集體盲從暴力、司法冤案等不同類型國際與國內議題的介紹與討論,讓同學建立思辨分析的能力,而非盲從於制度表象,進而強化對於相對弱勢族群的關懷態度。本課程嘗試分別從科技發展、運用,以及社會制度與現象中分別探討正義的價值與落實困境。 期中考前的課程聚焦於社會制度與正義,從漢那、鄂蘭「平凡的邪惡」觀點出發探討與分析不正義的集體社會現象。進而思索當制度進入軌道、並穩定運轉之後,可能因為人為因素或制度盲點而引發的個案式不正義現象,如冤獄等。透過比較個案式受害者與集體社會暴力下的受害者的本質差異性,探討設置制度維持社會整體正義之際,所可能衍生出的對少數族權利益的犧牲,與應有的關懷。 期中考後的課程側重在與科技發展、運用以及疾病等議題中的分配正義與社會價值偏差所引發的不正義,涵蓋的議題包括藥品研發與專利制度、人體試驗的利益分配、跨國的生物資源剽竊等攸關如何分配利益才符合分配正義本質的議題,並延伸到解構與反省某些因成見而歧視某些疾病、患者或族群的不正義現象。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平凡的邪惡,漢那、鄂蘭,玉山出版社2013/8
拉海細胞的不死傳奇,芮貝卡、史克魯特,遠流,2011/4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社會:科技、社會與正義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