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年第2學期-3371 社會:家庭、性別與勞動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課堂導言 15 以6 - 7人一組為原則自行分組,導讀時間約40分鐘
每週memo 15 (1)重點摘錄、(2)五個關鍵字、(3)三個問題
課堂參與 10 (1)出席狀況、(2)課堂提問、(3)參與討論的程度
小組「田野調查」成果分享 15 (1)問題意識、(2)訪談逐字稿整理、(3)分析、(4)影像拍攝;(5)研究成果
期中考試 20
小組學期報告 25 於性別、勞動與家庭的小型研究,> 4000字,形式不拘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20人,已有16 人選讀,尚餘名額4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呂秀玲

教育目標

恩格斯(1883)在《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一書中提出精闢的「兩種生產」的核心概念,他將之定義為「歷史中的決定性因素,即直接生活的生產和再生產。…兩種生產是統一的社會生產不可或缺的兩個方面」。他並清楚界定出物質生產與種的繁衍兩者。筆者認為:恩格斯回歸家庭探討社會制度與國家的起源的做法,給予社會學者許多想像,因為他的論說引導我們進而思辯交織於「兩種生產」之上的「性別」、「家庭」與「勞動」之間的關係與啟發為何?正如恩格斯所言:「勞動創造了人本身。…即勞動創造的物質財富,滿足了人生存、發展和繁衍的需要。…另一方面,通過人自身的生產,形成具有勞動能力的勞動者」。到此為止,兩種生產是相互支援且相輔相成的在歷史長流中發展延續,但直到資本主義出現了,它改變了家庭的定位,更透過與父權體制的共謀與計畫性的運作,「性別」與「勞動」竟成了競逐與再製不平等的類屬。 是的,正如馬克思與恩格斯所預知的,普羅大眾必須藉由出賣勞動力以維繫自身生存,而資本家則專心致力於極大化剩餘利潤的經濟目的,採取了擴大資本的制度性手段,與父權體制同謀,打造出公私分野、政治/家庭的從屬支配關係,進而深化性別分工的不平等論述,資本主義巧妙的對比兩種生產的勞動價值,為了製造甘願、訓練馴服的工人配合勞動趕工遊戲,故人類自身的生產(繁衍後代)被貶抑到家庭的私人領域裡,隱而不見,在此同時,所有與家庭內的勞動性質類似,與家務有關的工作全部落入女性化、去技術化、非正式化與服務性質的低薪工作類別中,可說是導致現今單親或高齡女性容易落入女性貧窮化現象的主因,也是拖垮家計生存的元兇。 今日我們都生活在經濟不安全的社會中,高齡、少子化社會的衝擊,中高齡失業與三明治世代的困境,還有年輕世代的失業與就業難題等,方方面面都需要政府、社會與家庭共同面對與解決,因為家庭生計一旦難以維續,直接受到牽連的將是照顧、生育等更多層出不窮的社會問題,可謂錯綜複雜、影響深遠,這也是本課程開設的主要用意。 最後,筆者所關注的面向,不僅是女性低薪的問題,就連男性做為養家糊口者,也身處於勞動體制的剝削與勞資對立下,無產階級之不利地位,過著為了工作賣命的窮忙生活,成了缺席的父親,破壞了家庭生活的和樂,製造了更多的家庭問題與衍生出難以預料的社會問題。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底層勞動者,成為窮忙族,這些人當中不乏男性與年輕世代,以日本的尼特族與派遣村為例,我們也必需引以為鑑。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1.Harvey,David,2010,〈資本進入生產過程〉,收錄於陳靜譯,《資本之謎:人人需要知道的資本主義真相》,頁60-105。
2.Harvey,David,2010,〈資本與勞動〉,收錄於許瑞宋譯,《資本社會的17個矛盾》,頁75-82。
3.Harvey,David,2010,〈社會再生產〉,收錄於許瑞宋譯,《資本社會的17個矛盾》,頁196-213。
4.Burawoy,Michael,2005,〈資本主義勞動過程理論〉,收錄於林宗弘等譯,《製造甘願:壟斷資本主義勞動過程的歷史變遷》,頁127-155。
5.Burawoy,Michael,2005,〈勞動過程做為一場遊戲〉,收錄於林宗弘等譯,《製造甘願:壟斷資本主義勞動過程的歷史變遷》,頁217-243。
6.Rosemary Crompton,2009,〈性別與工作〉,收錄於Kathy Davis, Mary Evans,楊雅婷等譯,《性別與女性研究手冊》,頁393-419。
7.劉梅君,1999,〈性別與勞動〉,收錄於王雅各主編,《性屬關係:性別與社會、建構(上)》,頁253-303。
8.呂玉瑕,2006,〈家庭經濟型態與婦女就業:家庭策略的解釋〉,收錄於伊慶春、陳玉華主編,《華人婦女家庭地位:台灣、天津、上海、香港之比較》。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頁369-401。
9.呂玉瑕,2009,〈家庭存活策略與女性勞動參與選擇:以台
灣家庭企業婦女為例〉,《台灣社會學刊》42:95-141。
10.謝國雄,1999,〈隱形工廠:台灣的外包點與家庭代工〉,《純勞動:台灣勞動體制諸論》,頁81-103。
11.伊慶春、簡文吟,2001,〈已婚婦女的持續就業:家庭制度與勞動市場的妥協〉,《台灣社會學》1:149-182。
12.藍佩嘉,2008,《跨國灰姑娘:當東南亞幫傭遇上台灣新富家庭》,第三章〈女人何苦為難女人?〉—第四章〈跨越國界與性別藩籬〉,頁133-215。
13.藍佩嘉,2014,〈遷移的女性化:再生產危機與交織的壓迫〉,收錄於陳瑤華主編,《台灣婦女處境白皮書,2014年》,頁309-341。
14.陳秀蓮,2014,《公私雙綁:外籍家務勞動者的勞動處境》,頁1-21。
15.王淑英、張盈堃,1999,〈文化、性別,與照顧工作:對「托育工作女性化」現象的一些討論〉,《性侵害、性騷擾》6:404-437。
16.王增勇,2014,〈福利造家?:國家對家庭照顧實踐的規訓〉,收錄於黃應貴主編,《21世紀的家:台灣的家何去何從?》,頁33-65。
17.呂盈秀,2013,《論資本主義之下的家務勞動-馬克思主義與社會主義的觀點與爭論》,中央大學哲學所碩士論文,頁1-92。
18.門倉貴史,2008,龔婉如譯,《窮忙族:新貧階級時代的來臨》,頁1-93 (第一章—第三章)。
19.朱聖惠,2007,《派遣「女」王?—勞動彈性化對女性勞動參與之影響》,東吳大學社會學系九十六學年度研究生研究計畫暨論文發表會,29頁。
20.林津如,2007,《認命還是抵抗?台灣幫傭從業者的生命經驗(1950-1980)》,2007年台灣女性學會暨高師大40週年校慶學術研討會。(29頁)
21.Joy Magezis,2004,何穎怡譯,《女性研究自學讀本》,頁203-277(家庭、就業)。
22.劉梅君,2006,〈「勞動人權」年年退步的背後:政治經濟學批判的分析〉,《應用倫理研究通訊》39:2-14。
23.顧玉玲,2013,〈跛腳的偽自由市場:檢析台灣外勞政策的三大矛盾〉,《台灣人權學刊》2,2:93-112。
24.孫友聯,2013,〈移動中的剝削:台灣外勞人權問題剖析〉,《台灣人權學刊》2,2:113-128。
25.張晉芬,2014,〈性別勞動平權的進步與檢討〉,收錄於陳瑤華主編,《台灣婦女處境白皮書:2014年》,頁171-207。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社會:家庭、性別與勞動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