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年第2學期-5228 海德格《哲學論稿》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平時成績 30 課堂討論,課堂筆記
專題口報 30
期末報告 40 依論文格式,抄襲一律零分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6人,已有5 人選讀,尚餘名額1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林薰香

教育目標

《哲學論稿》堪稱海德格繼《存有與時間》(Sein und Zeit, Being and Time)之後的第二部主要著作,他以短文式的論述,由〈前瞻》開始,中間的六道接縫和音樂般的賦格(Fugen)為主旋律,最後以〈存有〉作結尾,組成海德格中期哲學(1930年代及其後)以後對存有歷史的思維。該書是海德格思想「轉向」的重要著作,從基礎存有論轉向離基,從超越到居有(Ereignen)的合而為一,從傳統哲學的運思方式到以創作(詩)進行哲學思維方式的革新、以語言踐行存有真理。本課程將透過研讀與專題口報的討論瞭解海德格中期哲學如何徹底地克服主體形上學,如何存有本身的時間性(存有真理)直接追問存有本身。基於海德格中期哲學的轉向以及以創作所進行哲思方式的革新,不僅開啟了當代哲學的新頁,海德格也給出藝術和真理之間的關係新的規定。 由於《哲學論稿》是對《存有與時間》的重新思考,加上它支離破碎、迴旋重覆的論述方式,使得海德格哲學的入門者於進入《哲學論稿》時頗困難,因此有必要借助課程的引導與共同的研讀和討論,以瞭解: 1. 海德格中期哲學的特徵與方法特質。 2. 海德格中期哲學的存有及存有真理觀。 3. 海德格對時間與空間的觀點。 4. 海德格的哲學與形上學立場。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海德格,《哲學論稿》。孫周興譯。北京:商務。
Heidegger, Martin: "Beitraege zur Philosophie (Vom Ereignis)". GA 65. Frankfurt a. M.: V. Klostermann.
Heidegger, Martin: "Constributions to Philosophy (Of the Event)". Translated by Richard Rojcewicz and Daniela Vellag-Neu.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海德格《哲學論稿》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