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年第2學期-6454 生命書寫 ‧ 歷史旁白:自傳社會學考察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課堂討論報告 30
Issue Memos 30
期末報告 40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70人,已有7 人選讀,尚餘名額63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黃崇憲

教育目標

本課程旨在探討和求索「自傳社會學作為社會學之分支、次領域」之可能,擘畫此一次領域之議題、方法論、及研究方案。透過幾個重要的自傳文本,以「生命書寫・歷史旁白」的兩個平行軸線進行社會學考察。   從英文自傳(autobiography)一詞的希臘文字源來看,自傳指的是書寫記錄(graphia)自己(auto)生平(bios)的一種行為。自傳作為一個文類大約肇始於17世紀,到18世紀中葉之後才愈見顯著,大約與小說的興起同步發展。自傳作為彼時一種新興的文體,其成因與西方現代性的進程有直接關係,從社會結構漸趨城市化的歷史過程中,傳統農業社會之紐帶亦隨之漫漶崩解,符映了Tonnies所說的從共同體到社會的過渡。鄉村生活屬共同體(Gemeinschaft),而城市則是一個社會(Gesellschaft)意義上的組織。城市的興起意味著傳統村落共同體的解體。因此,隨著農村人口遷徙至都市,原初的傳統紐帶與價值觀開始斷裂,城市中的個人被迫在孤獨中生活,個人意識逐漸萌生,且不得不為內心無所依傍的自我確立生存的憑藉,加上自前現代聖俗一元統治的共同體崩潰後,個人不能再依附傳統價值,變成「自然狀態」下的「原子化個人」,近代自我才逐漸形成,自我必須不斷進行自我確認,對內外在事物必須不斷賦予意義,此個體化的發展也終於促使近代自傳的誕生。盧梭和斯湯達爾的自傳即都寫於此時。他們寫作的目的也都是為了展現自我內在靈魂,為了知道自己是什麼人,才引發了想寫自己一生的動機。   就個人知識所及,社會學家非常少有自傳的書寫。這倒是一個令人值得從知識社會學反思的有趣議題。個人是歷史、文化和社會的存有,個人的自我形構與社會建構密切相關。社會學家的生命敘事,可從社會學家的敏感與理論視野,解自己的身世之謎,將會是有趣的社會學研究實作。社會學研究中過去即有生命史的研究取向,致力於研究個人檔案,包括自傳、日記、及書信等,去揭示個體如何與其經驗世界進行協商,因而創造或理解社會世界的規則和角色。芝加哥學派的符號互動論傳統,在Robert Park的倡導下,也運用生命史方法進行一系列的都市生活研究,雖然研究的對象都不是自己。C. Wright Mills 也曾在Sociological Imagination一書中倡議我們可將個人煩惱(personal trouble)提升到公共議題(public issues)的層次,自傳的社會學書寫不就是一個很好的嘗試與挑戰嗎?Making sociological sense of oneself. A sociological narrative of self.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露思・貝哈,國立編譯館、黃珮玲、黃恩霖 譯,2010,《傷心人類學:易受傷的觀察者》。台北:群學。
米歇爾・福柯 著,2015,〈自我技術〉、〈主體和權力〉,《自我技術:福柯文選III》,汪民安 編。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頁49-138。
米歇爾・福柯 著,2015,〈自我書寫〉、〈自我關注的倫理學是一種自由實踐〉,《自我技術:福柯文選III》,汪民安 編。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頁219-283。
艾瑞克・霍布斯邦,周全 譯,2008,《趣味橫生的時光:我的二十世紀人生》。台北:左岸文化。
齊邦媛,2009,《巨流河》。台北:天下遠見。
錢理群,2008,《我的回顧與反思:在北大的最後一門課》。台北:行人。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生命書寫 ‧ 歷史旁白:自傳社會學考察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