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年第2學期-6564 質性研究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 配分比例 | 說明 |
---|---|---|
期末中(take home exam) | 30 | :按照每週教學進度, 進行相關文獻之閱讀。 期中考週依教師揭示之問題撰寫後繳交考卷。 |
自然場域觀察練習作業 | 15 | 選擇一自然場域,練習觀察,並撰寫觀察記錄 |
訪談練習作業 | 15 | 研究生選擇一興趣的研究主題,並邀請參與對象,進行訪談,練習撰寫逐字稿。 |
期末研究小論文及報告 | 40 | 以所選擇的研究主題,整合觀察與訪談資料,進行分析,進行實證研究,完成小論文報告,期末進行20鐘口頭研究結果之報告。 |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70人,已有8 人選讀,尚餘名額62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教育目標
為培養研究生研究之能力,本課程提供碩士學生對質性研究的議題與課題進行瞭解。透過閱讀相關的文獻與議題,我們將嘗試弄清楚我們平日所生活的社會是如何被運作,我們可以如何了解甚至描述我們身旁所發生的一些事。經由此門課,將讓你在未來的研究上提供幫助。
因此本門課的目標有三,首先透過文獻與主張,我們將對所謂的實證主義,後實證主義進行了解。接著我們會閱讀一些利用質性方法在教育進行的實證研究。最後我們將介紹一些可以在田野的採集的方法。方法的討論通常被視為社會科學中進行質性研究基本的技術, 因此本課程將借由閱讀文章探討質性研究的相關理論基礎,並且透過練習實作,進行對質性研究的了解。
本課程的教學方法包括閱讀文章、課堂講解討論分享、線上討論、田野練習、及研究發表。以下幾種方式:
◊ 教師重點講解:由任課教師對於重要(主要)概念的進行引導式的提
示與講解。
◊ 線上討論:學生必須上教學網站分享閱讀心得。
◊ 田野實作:研究生依其興趣選擇自然場域進行觀察與訪談練習。
◊ 研究發表:學生依其興趣進行實證探究分享。
課程概述
質化研究是一門社會科學領域常用的研究方法論課程,本課程介紹餐旅領域常使用之質化研究方法的觀點與研究過程,以文本分析研究為主認識質化研究特質,詮釋典範的相關觀點、量化與質化研究差異、質性研究企劃過程、資料收集方法及技巧、研究倫理、寫作方式等;並協助同學選擇碩士論文主題、找出問題意識、整理文獻、擬出研究架構,撰寫研究大綱、並執行質化研究過程。
課程資訊
基本資料
選修課,學分數:0-3
上課時間:四/5,6,7
修課班級:教育碩1,2
修課年級:年級以上
選課備註:
教師與教學助理
授課教師:陳淑美
大班TA或教學助理:尚無資料
Office Hour星期三下午1:300-3:30 & 星期四上午10:00-12:00
地點:研究室(TEL:04-23508529 ex 202)
授課大綱
授課大綱:開啟授課大綱(授課計畫表)
(開在新視窗)
參考書目
主要教材
王文科、王智弘編譯(2002)。質的教育研究—概念分析。台北:師大書苑。
Course reading packet*
參考書目
Denzin, N. K., & Lincoln, Y. S. (Eds.). (2000). Handbook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2nd ed.). Thousand Oaks, California: Sage Publications, Inc.
Patton, M. Q. (1990). Qualitative Evaluation and Research Methods (2nd ed.). Newbury Park, CA: Sage.
【中文譯本:吳芝儀、李奉儒譯(1995 ) 。質的評鑑與研究。台北:桂冠】
胡幼慧主編(1996)。質性研究。台北:巨流。
黃政傑(1996)。質的教育研究:方法與實例。台北:漢文書局。
黃光雄主譯(2001)質性教育研究:理論與方法。嘉義:濤石。
王文科編譯(1994)。質的教育研究法(第二版)。台北:師大書苑。
高敬文(1996)。質化研究方法論。台北:師大書苑。
中正教育研究所主編(2000)。質的研究方法。高雄:麗文。
徐宗國譯/Strauss, A. & Forbin, J.原著(1997)。質性研究概論。台北:巨流。
顧瑜君譯/Wolcott, H. F. 原著(1998)。 質性研究寫作。台北:五南。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質性研究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