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年第2學期-8407 西洋美術史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 配分比例 | 說明 |
---|---|---|
出席率 | 10 | |
課堂表現與測驗 | 20 | |
期中工作進度報告 | 20 | |
期末口頭報告 | 20 |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80人,已有74 人選讀,尚餘名額6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教育目標
藝術史的發展並非單一線性演進,它涉及到不同地區的思潮演變、詮釋者對歷史中的視覺藝術進行的脈絡書寫風格。因此,在美術系的基礎上學習藝術史,便是幫助學習者能夠從學術研究的視野認識藝術的定義,從中瞭解各個時代之間不同的藝術表現與內涵,以及藝術現代化的脈絡關係。
透過觀察藝術作品和文本分析的方式來訓練自我思想的能力,以及對圖像與意涵之間關聯的敏感度,以此加深個人對視覺藝術存在價值的了解。以至於在最後,能夠寫出一份有自己觀點的報告。
課程概述
本課程範圍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為古典西洋美術史,以時序發展為主,涵蓋範圍從史前文明至十九世紀印象派。第二部分著重在現代主義,以運動、派別及形式等作為主要分類。
課程資訊
基本資料
必修課,學分數:2-2
上課時間:六/5,6[M220]
修課班級:美術系1,3
修課年級:年級以上
選課備註:
教師與教學助理
授課教師:羅頌恩
大班TA或教學助理:尚無資料
Office Hour星期六,15:20-17:00,M220
或以電子郵件事先預約(songen@url.com.tw)
授課大綱
授課大綱:開啟授課大綱(授課計畫表)
(開在新視窗)
參考書目
陳懷恩著:《圖像學:視覺藝術的意義與解釋》,台北:如果出版,2008,頁365-392(附錄:藝術書寫與藝術史書寫)。
Giulio Carlo Argan, Maurizio Fagiolo著,曾堉,葉劉天增譯:《藝術史學的基礎》,台北:東大出版,1992。
Jacob Burckhardt著,花亦芬譯注:《義大利文藝復興時代的文化:一本嘗試之作》,台北:聯經,2007。
Umberto Eco著,彭淮棟譯:《美的歷史》,台北:聯經,2006(2004原文)。
Umberto Eco著,彭淮棟譯:《醜的歷史》,台北:聯經,2008(2007原文)。
E.H. Gombrich著,雨云譯:《藝術的故事》,台北:聯經,1997(1950原文)。
Arnold Hauser著,邱彰譯:《西洋社會藝術進化史》,台北:雄獅圖書,2001(1987修訂)。
Heinrich Wölfflin著,曾雅雲譯:《藝術史的原則》,台北:雄獅圖書,1987(1915原文)。
花亦芬著:《林布蘭特與聖經:荷蘭黃金時代藝術與宗教的對話》,台北:三民,2008。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西洋美術史歷史開課紀錄查詢